關鍵字搜尋

Search
夏至養生清熱安神 穴位按摩顧健康
陳玲芳|2025-06-20
  • 字級
  • 1463觀看次數

中醫師提醒,夏至養生宜清淡飲食、規律作息、適度運動,順應節氣,讓盛夏也能充滿健康活力。圖/FREEPIK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夏至,今年落在6月21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白晝最長,陽氣最盛。氣溫高、溼度大,易心煩氣躁、頭暈乏力、中暑等。中醫強調養心安神、消暑祛溼,順應節氣調養。王維瀚與陳欣如中醫師分享穴位按摩、食療與茶飲,助您清熱養生、安度盛夏。

夏至陽氣旺盛,易引發中暑、失眠心悸、腹瀉及溼疹。王維瀚中醫師曾遇患者因長時間戶外工作,流汗過多,頭暈心悸,診斷為中暑,經針灸刮痧後症狀緩解。他指出,夏至後進入「三伏天」,陽氣充沛,適合「冬病夏治」,調理虛寒體質,如過敏、氣喘。陳欣如中醫師補充,中暑分「陽暑」(曝晒引起)與「陰暑」(冷氣直吹致陽氣受困),養生應聚焦養心、避暑、祛溼,平衡陰陽。

4大穴位防中暑

王維瀚推薦早晚按摩以下穴位,每次5-10分鐘,至酸脹感,助清熱安神。

1.合谷穴:虎口最高處,緩解頭痛煩躁,疏通氣血。

2.曲池穴:手肘外側橫紋盡頭,改善疲乏,清熱解毒。

3.大椎穴:第七頸椎下方,退熱消暑,增強免疫。

4.內關穴:腕橫紋上三指幅,寧心助眠,穩心氣。

他強調,規律按摩能促進氣血循環,預防高溫不適,尤其適合常戶外工作者。

圖/馬光中醫提供

消暑甜品:綠豆蓮子湯

王維瀚表示,綠豆清熱解暑,蓮子養心安神,為夏至消暑佳品。

食材:綠豆、蓮子1:1,冰糖適量,5-10倍水。

做法:綠豆、蓮子泡水半天,洗淨瀝乾。電鍋內鍋水淹過食材4公分,外鍋加水,煮至跳起。趁熱加冰糖,攪拌,放涼享用。

功效:綠豆蓮子湯清涼爽口,老少皆宜,助舒緩燥熱與心煩。

圖/123RF

王維瀚建議每周食用2-3次,搭配清淡飲食效果更佳。此外,他也傳授夏至養生4要訣。

夏至養生4要訣

1.清淡飲食:少油炸辛辣,避免上火,宜食苦瓜、黃瓜。

2.補水:多喝溫水,補充流失水分,維持平衡。

3.少冰品:冰飲閉毛孔,易燥熱,高糖分增負擔。

4.運動:清晨或傍晚活動,避免正午高溫,建議散步或太極。

規律作息養心安神

夏至心火旺,陳欣如建議透過日常作息與調節情緒,搭配穴位按摩,養心安神。

作息:早睡早起,午休15-30分,勿熬夜耗陰。

情緒:聽柔和音樂、靜坐冥想,減心躁,保持心平氣和。

穴位保健:按摩內關穴、神門穴(腕橫紋小指側)助眠,足三里(膝下四指)、陰陵泉(小腿內側)健脾祛溼。

圖/FREEPIK

她強調,情緒穩定與規律作息是「養心」關鍵,尤適合壓力大的上班族。同時推薦一款清心養陰茶。

清心養陰茶

適合口乾煩躁者,清熱安神。

材料:麥冬2錢、蓮子芯2錢、百合5錢、菊花3錢,枸杞適量。

做法:材料溫水洗淨,放入保溫杯。加500ml熱水,悶10分鐘,可回沖2次。偏寒者加1-2枚紅棗。

功效:適合下午茶或晚餐後1小時飲用,助眠舒心。

陳欣如也建議:可多吃西瓜、冬瓜、蓮子、山藥,少油炸酒精;出門遮陽,避中午活動;勤洗澡防溼疹。陰暑者可喝薑茶,按關元(臍下四指)、氣海(臍下二指)穴位以溫陽。

夏至養生不難,王維瀚的穴位按摩與綠豆蓮子湯,結合陳欣如的清心茶與養心法,清熱祛溼、安神防暑。清淡飲食、規律作息、適度運動,順應節氣,讓盛夏也能充滿健康活力。

2025-06-20

上一則 回列表 下一則




活動首頁 相挺來呷飯 相挺請呷飯 預約復蔬餐 會員查詢 餐廳申請加入 店家管理中心 聯絡我們
美食報導
蔬食地圖

使用社群方式登入

請填寫以下資料成為會員

會員註冊

更新驗證碼

註冊 已有帳號,登入會員

使用社群方式註冊

蔬食地圖

餐廳會員登入

更新驗證碼

登入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