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養生之道,在於補氣防春睏,以及降肝火、避免慢性疲勞。圖/FREEPIK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即將在3月5日到來。冬眠的生物和昆蟲統稱「蟄」,而後由春雷驚醒,昭示萬物恢復生機、活動的自然趨勢。中醫師提醒,值此春暖花開,也是各種伏邪湧動、呼吸道疾病好發的季節,養生之道在於補氣防春睏,以及降肝火、避免慢性疲勞。
翰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吳文誠表示,許多人在氣候回暖後,反而覺得更加犯睏、無精打采,俗稱「春睏」,這是因為在氣溫回暖後,原本因低溫略顯緊縮的周邊組織、血管擴張,反而刺激副交感神經,誘發睏意。
儘管有常見的春睏症狀出現,驚蟄仍然是一個適合調養、護肝、穩定自律神經,與藏血、保護疏泄功能的好時節。若能把握此節氣適度進補,亦有助於身體一整年常保安康。
以中醫所謂「體質」來看,脾虛溼盛與肝火旺盛的人,更容易因為節氣影響,而深受春睏所擾。
吳文誠說,「溼氣」會影響人體的循環,在春天陽氣恢復、排除溼氣的過程中,有點像是「正邪交戰」的過程,雖然對長期的修復有幫助,但依舊容易出現短暫的疲累感。
肝火旺的患者,因為自律神經慣性過度亢進,小血管收縮會更厲害,因此,在氣溫回暖、舒張時,放鬆的感覺,也會比一般人更為強烈,因而容易造成所謂「春睏」。
圖/FREEPIK
治春睏茶飲 茯苓薏仁祛溼茶
材料:茯苓3錢、薏苡仁3錢、女貞子3錢。
作法:以熱水500毫升泡開,靜置15分鐘後飲用。
功效:茯苓、薏苡仁可祛溼、促進排除代謝廢物,女貞子降肝火、穩定自律神經,有助緩解春睏、慢性疲勞相關症狀。
由於早晚氣溫變化大,春季的溫差,有可能來到十度左右。因此,更是呼吸道病毒好發季節。平常有相關症狀患者,在此節氣,可能會隨天氣回暖,鼻過敏症狀變得更嚴重。
天氣回暖,可能導致散播在空氣中的花粉、灰塵、塵蟎、黴菌增生,也和驚蟄時節的「陽氣」漸復有關。
吳文誠中醫師表示,此時若能以一些助陽中藥材如黃耆、紅棗等,將有助於改善潛藏的過敏體質。
圖/FREEPIK
過敏者必喝茶飲 黃耆紅棗補氣茶
材料:黃耆3錢、紅棗3顆。
作法:以熱水500毫升泡開、靜置15分鐘後飲用。
功效:對於平素屬於氣血兩虛、容易手腳冰冷、面色蒼白,同時又有過敏患者,能夠顯著減緩春季過敏症狀。
除了上述茶飲,吳文誠也建議民眾,早上起床時可多多轉動手腕、腳踝關節,每次以30下為宜,促進經絡血循順暢,也能有效減緩春季常見過敏與春睏症狀。如居家養護仍無法緩解相關症狀,可前往中醫診所把脈、諮詢。
圖/資料照片
#驚蟄,
2025-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