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Search
綠竹筍盛產季 選購撇步有這些
|2025-06-27
  • 字級
  • 186觀看次數

農業部提醒,挑選綠竹筍祕訣「白、彎、短、肥」,而非選購綠色者,否則可是自找苦吃。圖/農糧署提供

【人間福報新聞網/綜合報導】綠竹筍是夏季不可或缺的美味食物,新鮮綠竹筍不僅提升菜餚口感,同時還能攝取豐富營養,農業部提醒,挑選綠竹筍祕訣「白、彎、短、肥」,而非選購綠色者,否則可是自找苦吃。

綠竹筍雖有「綠」字,但挑選時應避免頂端帶青綠色者,綠竹筍出土後照射到太陽,筍尖嫩芽部位會合成一種毒性物質「紫杉氰糖苷」,這個過程稱為「出青」,也是綠竹筍的苦味來源。

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台指出,綠竹筍必須煮熟再食用,由於紫杉氰醣苷遇熱很容易被分解,出青的竹筍經過100度沸水煮20分鐘以上時,可有效去除紫杉氰糖苷,所以很少有熟食竹筍中毒事件發生。

選購綠竹筍時,遵循「白、彎、短、肥」祕訣,可挑選到新鮮又美味的筍子。

白:切口處水嫩潔白,代表新鮮度滿分。新鮮綠竹筍的切口處應是水嫩白色,表示筍子剛被採收,水分充足,口感更加鮮嫩;若切口暗沉或發黃,則可能存放時間過長。

彎:外型矮小微彎像牛角,口感更嫩脆。綠竹筍的形狀也能反映其口感,外型矮小且微彎曲的筍子通常纖維較少,口感更加嫩脆;相較外型較直的筍子,彎筍在生長過程中吸收更多的養分,口感升級。

短:筍身短矮為佳,且籜葉距離緊密,口感更柔軟。短小的綠竹筍通常較新鮮、纖維較少,籜葉間的距離也可看出筍子品質,距離緊密者較新鮮,口感也更好。

肥:筍底肥大厚實,色澤淡黃,筍肉飽滿、汁水多。底部肥大且色澤淡黃的綠竹筍通常水分充足,肉質飽滿。

營養價值

綠竹筍熱量低,每100公克僅25大卡,富含膳食纖維、鉀、鈣、鎂等礦物質。

豐富的鉀離子可維持神經與肌肉正常工作,以及助於血壓控制;粗纖維能提高飽足感,並促進腸道蠕動,保持腸道健康,但因綠竹筍性寒,並含有難溶性草酸,腎功能不全、易結石、腸胃疾病與痛風患者及發育中幼童等應特別留意食用量。

#綠竹筍,

2025-06-27

上一則 回列表 下一則




活動首頁 相挺來呷飯 相挺請呷飯 預約復蔬餐 會員查詢 餐廳申請加入 店家管理中心 聯絡我們
美食報導
蔬食地圖

使用社群方式登入

請填寫以下資料成為會員

會員註冊

更新驗證碼

註冊 已有帳號,登入會員

使用社群方式註冊

蔬食地圖

餐廳會員登入

更新驗證碼

登入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