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專家解密:馬鈴薯進口跟本土哪種好吃?圖/資料照片
【記者楊旻芳台北報導】馬鈴薯(potato)是人類四大主食之一,僅次於稻米、玉米和小麥,原產於南美洲秘魯一帶。台灣常見的馬鈴薯品種有2種,一種是台灣自產的「台農1號」,另外也有從國外進口的品種「克尼伯」。至於吃起來有何差異?新莊公有市場的賣菜郎廖炯程分享,台灣馬鈴薯鬆軟,進口馬鈴薯紮實。挑選的話要注意不要發芽、呈現綠色、發霉跟有凹洞,因為發芽的馬鈴薯會產生龍葵鹼,吃多會嘔吐、拉肚子,甚至有喪命的疑慮。
根據農委會分享,馬鈴薯不管是直接亨煮,或是加工都是相當熱門的食材,營養成分多,除了有維生素B、C 之外,也有澱粉、蛋白質、鉀、磷、鐵、鎂、葉酸、多種維生素和豐富的膳食纖維,而且馬鈴薯的脂肪含量只佔0.1%。
根據廖炯程分享,台灣馬鈴薯的產季從12月到隔年4月,其他時間看到的馬鈴薯不是從冰庫儲存的不然就是從國外進口來的。他分享,他遇到許多客人會問,「台灣跟進口的差異在哪?」。
台灣馬鈴薯與進口馬鈴薯。圖/廖炯程提供
台灣馬鈴薯鬆軟 進口馬鈴薯紮實
根據農委會指出,在市面上看到的馬鈴薯有兩種,一種是台灣自產的「台農1號」,另外也有從國外進口的品種「克尼伯」。廖炯程表示台農1號的口感較鬆軟,外皮較為完整。是由農試所育成,薯球黃色橢圓,薯肉鮮黃,薯皮光滑芽眼淺,烹飪品質佳,因還原糖含量較高,加工後會褐化,所以較不適合作薯片。
台灣自產的「台農1號」。圖/資料照片
另外進口的克尼伯口感較紮實,料理時不易解塊,加上鐵鏽斑的外表很好辨認,因為出口時必須用強力水柱將土沖洗乾淨。克尼伯是由美國農部1948年育成,曾是美國與加拿大最主要薯片加工品種,可以做薯條,當蔬菜做烹飪亦佳。薯數少而大,芽眼淺而平均,皮黃白而薄,薯型略扁呈橢圓形;葉大而色淺,俗稱大葉。
國外進口的馬鈴薯品種「克尼伯」。圖/廖炯程提供
馬鈴薯發芽產生龍葵鹼 吃多會嘔吐拉肚子甚至喪命
農委會表示,馬鈴薯發芽時會產生「龍葵鹼」,因此吃下肚的話恐會干擾乙醯膽鹼的神經傳導功能。廖炯程說,為避免吃到發芽有毒的馬鈴薯,在長遠的運輸過程中,有些進口的馬鈴薯會添加抑芽劑(國外合法),不用民眾也不必過度擔心,依照台灣的法定劑量,要一口氣吃幾貨櫃才會有問題。
至於馬鈴薯塊莖中央變黑或空心能不能食用,農委會說,是可以的,因為變黑或空心主要是生理障礙,並無毒性,影響口感居多,民眾可以切除後在食用。
馬鈴薯的挑選原則
圖/人間福報數位部
1.一定不能發芽,會有天然毒素「茄鹼」又稱龍葵鹼,是神經毒素,加熱煮熟也沒用,吃到會嘔吐拉肚子,吃多甚至會喪命。
2.表皮不要呈現綠色(未成熟表徵)。
3.不要有坑洞。
4.不要有發霉。
廖炯程提醒,目前菜市場的台灣馬鈴薯容易發芽,購買回家後記得先削皮處理。
報導來源|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廖炯程
2021-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