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曾指出「素食」的6項要點,包括培養慈悲、有益健康、比較衛生、維護生態、增加耐力、促進和平。據《人間福報》「國人素食習慣調查」顯示,「健康」是此次民調中影響民眾吃素意願的最主要原因,有36.2%的民眾因「健康」因素決定吃素; 47.1%的葷食者,未來可能會因「健康」考量開始吃素。圖/123RF
文/記者趙奕寧
■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曾指出「素食」的6項要點,包括培養慈悲、有益健康、比較衛生、維護生態、增加耐力、促進和平。據《人間福報》「國人素食習慣調查」顯示,「健康」是此次民調中影響民眾吃素意願的最主要原因,有36.2%的民眾因「健康」因素決定吃素; 47.1%的葷食者,未來可能會因「健康」考量開始吃素。
然而,吃素就比較健康嗎?葷轉素5年以上的營養師高韻均和廚師蕭煜達,當初選擇吃素,並非健康因素,卻在茹素多年後,發現吃素的好,並透過自己的職業,和大家分享素食的美味,傳遞「吃出健康素」的概念。
有些人剛開始吃素容易覺得餓,是因為吃得不對。圖/123RF
吃蔬食就是健康
台灣素食營養學會兼任營養師高韻均,求學時期健康狀況亮紅燈,在某次機會下,翻閱了姐姐營養系的書籍,讓他意識到「飲食」之於「健康」的重要性。在他報考營養系和考取營養師後,決定將自己的專業與素食相結合,成為一名「素食營養師」,致力於「素食營養」的研究,並推廣「如何進行營養均衡的全植物飲食」。
「開始全植物蔬食飲食後,我找不到不吃素的理由。」高韻均堅定地說,吃素讓他即便長時間工作,在面對病患和研讀原文論文時,仍能維持高度專注力。不僅精神、體力變好,注意力及耐力也有提升。
Quisine菓芯蔬食餐館主廚蕭煜達,因過去服務的餐廳由葷轉素,讓他飲食習慣從此改為Vegan,他說:「『吃素』這件事,從來不在我的人生清單中,也從來沒想過它會有發生的一天。但吃素後,我感受到皮膚和體力,因此變更好了。」
事實上,不吃動物性食物,仍能攝取身體需要的養分。圖/123RF
飲食均衡最重要
許多人因「健康」因素選擇吃素,而良好的「素食飲食習慣」會使人對「茹素」帶來的身體變化有感。蕭煜達建議不要挑食、蛋白質攝取應足夠、多補充維生素B12、低醣飲食,「其實生活中都很容易做到,像是以糙米取代白米、多吃原型食物、高纖少糖等等,這樣才能真正實踐『為了健康,選擇茹素』的初衷」。
「蛋白質」常是素食者會缺乏的營養素,但其實植物性蛋白質(如:豆類)代謝後,產生的酸性物質較少,對腎臟的負擔較低,比動物蛋白質對人體更健康。且豆類含有豐富的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於維持腸道的有益菌生長。另外,高韻均建議,茹素者可以試著每天吃一把堅果種子當作點心,堅果種子中的精氨酸,有助於生成讓血管擴張、放鬆的一氧化氮,協助降低血壓,同時還能提供豐富的維生素E,以及各種微量元素、膳食纖維等。
高韻均分享原型食物的準則:土裡長的、樹上掛的、包裝簡單。他說:「樹上不會掛著一瓶瓶果汁,而是一顆顆的柳橙;土裡也不會長出一包洋芋片,而是一顆顆的馬鈴薯。」他曾遇過一個茹素個案,長期受便祕之苦,判斷是因為水果吃不夠,索性攝取大量果汁,當作補充水果的方式,長期下來,不但便祕情況未改善,三酸甘油脂還因此增加。
每天吃一把堅果種子,有益心血管健康。圖/123RF
健康素正確吃法
剛開始茹素的民眾,由於尚在摸索素食飲食的方法,最直覺的方式就是「不吃肉」,其他飲食習慣一如以往,例如:照常吃油炸物、精緻澱粉(白麵、白飯、白饅頭、甜食、餅乾)、含糖飲料、泡麵等食物。「大家都知道這些食物對健康會造成不利的影響,卻在茹素後大量攝取。每當遇到這樣的個案,得到的答案是『因為它是素的』。」高韻均說。
精緻甜食易導致血糖偏高,讓人體偏向發炎狀態,會增加慢性疾病的風險;油炸物、泡麵等高溫烹調的食物,飽和脂肪偏高,會使腸道菌處於不平衡狀態,易導致病菌生長。因此不代表「吃素」就比較健康,平時吃進去的食物也應當慎選。高韻均強調,釐清自己吃素的原因很重要,再從生活中慢慢調整就好,因為短期內飲食習慣若有巨大改變,通常會讓人抗拒且備感壓力。
202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