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有近2成民眾為了健康傾向蔬食飲食,讓這種飲食方式受歡迎程度僅次於均衡飲食,且有別於過去素食者多數與宗教相關的刻板印象。圖/Pexels
文/記者陳玲芳
經過三年多疫情,生活終於逐步回到正軌,然而疫情已經改變了消費者的生活與飲食型態。專精於健康營養行銷的好食課,由營養師與行銷團隊觀察與整理國內外市場及各項調查報告,首次揭露《2023全球與台灣飲食熱潮與趨勢》,其中5大關鍵更引領國內外飲食市場,好食課希望與國人攜手邁向更健康的後疫情時代。
關鍵1 蔬食風潮不僅健康,更成為時尚、環保代名詞
「經過疫情,消費者更趨向選擇蔬食!」好食課二○二二年針對雙北十八歲以上成年民眾進行的網路問卷調查,發現疫情下有近兩成民眾為了健康傾向蔬食飲食,讓這種飲食方式受歡迎程度僅次於均衡飲食。而有別於過去素食者多數與宗教相關的刻板印象,時下年輕人更在乎的是蔬食帶來的時尚風潮、環保議題與健康需求等三大重點。
國際上,根據日本環球訊息的統計,美國植物性替代品在二○二○年時銷售額增長百分之十七,更預測二○二一年至二八年全球純素包裝食品年複合增長率達百分之十一。
圖/freepik
營養師林世航指出,不僅在於傳統加工與食材,香港、新加坡更積極發展「細胞培養肉」,甚至出現「細胞培養魚」、「細胞蝦」等新創技術。過去已熱銷多年的植物肉亦加強營養訴求,像是添加菊糖、纖維素、鐵質、維生素B群、蔬果萃取物等,全球皆從各個面向推動著「無肉」蔬食飲食。
台灣業者亦紛紛搶進蔬食無肉市場,如便利超商推出蔬食專區;連鎖咖啡廳不僅有燕麥奶、豆奶、植物奶可以替換乳品,同時也逐漸納入更多蔬食餐點;而許多餐酒館開始提供無肉菜單,以及「零酒精」飲料;在大環境蔬食消費者的需求下,手機App也早已加入戰場,蔬食餐廳資訊或店頭蔬食現貨的地圖,都已建成App可供下載。例如,《人間福報》的蔬福生活App便有找餐廳、福報購的功能。
圖/人間福報
關鍵2 蛋白質持續發燒,更追求方便即食
因應「肌少症」、「增肌減脂」、「運動風氣」潮流,近年來消費者重視蛋白質的攝取量,全球蛋白質補充品市場規模仍持續以百分之七的年複合成長率成長。在台灣,這五年間已處處看到訴求高蛋白的食品,如:包裝豆漿、便利商店鮮食等。
而在疫情後,消費者不只是追求蛋白質含量,更尋求「方便即食」、「植物來源」與「娛樂性」,從常見的乳清蛋白,到大豆蛋白、豌豆蛋白,形式亦從需要沖泡型態至瓶裝即飲品、甚至訴求高蛋白無酒精啤酒飲等。攝取蛋白質已是全民共識,而下一步,須開發出隨時隨地、方便補充的蛋白質食品,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圖/123RF
關鍵3 休閒零食健康化,機能性添加成顯學
「疫情期間,確診、失業、家庭成員長時間居家相處,大幅提升消費者的壓力,許多研究皆顯示疫情期間憂鬱與焦慮症罹患率有提高現象,此狀態反應在零食消費市場上。」營養師張宜臻說,因應消費者健康意識崛起緣故,休閒零食更傾向「營養補給」、「天然與原型」、「機能訴求與認證」三大方向發展,市面上已可看到許多蔬菜片、鷹嘴豆脆片、益生菌薯片、營養穀物棒等健康化的休閒零食。
果凍、軟糖也開始添加機能性成分,在台灣已有添加膠原蛋白、葉黃素、蔬果酵素等機能性添加物的軟糖商品。根據英敏特全球新產品數據庫(Mintel GNPD)指出,軟糖是近年全球保健食品成長最迅速的劑型,在歐美與大中華地區更備受期待。因此,台灣零食與機能性食品業者可更加關注此劑型,在浪潮來襲前開發出熱門商品,成為市場首發品牌。
關鍵4 失眠嚴重,消費者對現有商品不滿意,助眠補充品呈高度需求
根據全球知名補充品生產商PharmaLinea數據,睡眠補充品連兩年已成為全球增長最快的補充品類別,消費者需求高,但滿意度卻相對低迷。營養師楊哲雄說,超過三成歐洲消費者認為,目前睡眠補充品無法滿足需求,近五成消費者期待有新的睡眠補充品。
二○二一年時,具助眠效果的「GABA」已成為日本最受歡迎、最常使用的功能性食品原料。在台灣,疫情因素使更多人失眠。回應市場需求,目前有許多商品不只添加GABA,也開始強化「助眠」有關的芝麻素、色胺酸,如GABA奶粉、高芝麻素含量芝麻粉;含GABA的茶與巧克力,也成為多家品牌添加助眠原料的項目。
營養師楊哲雄說,超過3成歐洲消費者認為,目前睡眠補充品無法滿足需求,近5成消費者期待有新的睡眠補充品。圖/好食課提供
關鍵5 在永續、環保、健康議題助攻下,本地粗糧、辛香料等在地農作物更受重視
永續、環保、健康意識下,全球興起「少添加」、「無添加」、「裸食」風潮,更多人在乎食物原始的美味以及本地的食材。因此,花東地區的鷹嘴豆、樹豆等粗糧或馬告、野薑花、魚腥草等辛香料皆有諸多應用,市場上也出現樹豆能量棒、樹豆榖粉、馬告茶、馬告餅乾等,即充滿本地風味的食品。
林世航、張宜臻、楊哲雄異口同聲表示,疫情後,生活、飲食已產生許多改變,若政府單位與一般食品、保健食品相關產業能掌握潮流,洞悉民眾真正的需求,推出相關政策或商品,方能真正貼近民眾、解決痛點,一同讓生活更快回歸正軌。
圖/freepik
202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