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Search
蔬食營養不失衡 補充方法報你知
文/江昀倩(新光醫院營養師)|2025-04-21
  • 字級
  • 1844觀看次數

不論素食或葷食,飲食攝取不均衡恐導致營養素缺乏,若未妥善規畫,長期可能影響健康。圖/FREEPIK

文/江昀倩(新光醫院營養師)

隨著健康意識的提升,無論選擇全素還是蔬食料理,不僅減少了動物性食物的攝取更環保減碳,還能降低罹患慢性疾病風險。然而,不均衡的蔬食選擇也可能導致營養素缺乏,若未妥善規畫,長期可能影響健康。蔬食者常見的飲食問題,以下提供營養補充建議與改善方式。

1.蛋白質

蛋白質是人體細胞、肌肉及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成分,若以蔬菜為主要食物來源,可能會面臨蛋白質不足的問題。如何補充?蔬食者可透過以下植物性蛋白質來源來滿足需求。

‧豆類:黃豆、黑豆、紅豆、鷹嘴豆、扁豆

‧大豆製品:豆腐、豆漿、天貝、味噌

‧全穀類:糙米、燕麥、藜麥

‧堅果與種子:杏仁、核桃、芝麻、奇亞籽、南瓜籽

其中,藜麥與大豆是少數含有「完全蛋白」的植物性食物,能提供所有人體必需的胺基酸,是補充植物性蛋白質的好選擇。

大豆含有「完全蛋白」,能提供人體必需的胺基酸,是補充植物性蛋白質的好選擇。圖/123RF

2.維生素B12

維生素B12 主要存在於動物性食品中,如肉類、蛋類和乳製品或發酵性食物。長期缺乏可能導致貧血、神經損傷、疲勞。如何補充?

‧食物來源:蛋奶素者可從蛋類與乳製品獲取,如起司、優格、牛奶。

‧強化食品:許多植物奶(如豆漿、杏仁奶)、穀物片都有額外添加維生素B12,適合作為替代來源。

‧補充品:全素者建議選擇發酵豆類或豆製品,如納豆、天貝,也可額外補充B12。

3.鐵

鐵是紅血球生成的重要元素,缺乏鐵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出現頭暈、疲勞、臉色蒼白等症狀。植物性食物的鐵為「非血基質鐵」,吸收率較動物性來源的「血基質鐵」低,因此蔬食者更需注意攝取與吸收。如何補充?

‧富含鐵的食物:深綠色蔬菜(菠菜、甘藍菜)、豆類、紅藜、南瓜籽等。

‧搭配維生素C:維生素C可提高鐵的吸收率,因此建議搭配柑橘類水果、番茄、甜椒等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起食用。

‧避免影響吸收的食物:茶、咖啡與高鈣食物(乳製品、黑芝麻等)會抑制鐵的吸收,應避免同時攝取過多。

圖/FREEPIK

4.Omega-3脂肪酸

Omega-3脂肪酸(EPA和DHA)對大腦健康、心血管系統及抗發炎作用極為重要。如何補充?

‧植物性來源:亞麻籽、奇亞籽、核桃、紫蘇籽都含有α-亞麻酸,可在體內部分轉化為EPA與DHA。

‧補充品:蔬食者也可考慮補充「藻油」,也是補充EPA和DHA的選擇。

5.鈣

鈣對骨骼健康至關重要,缺鈣可能增加骨質疏鬆的風險。由於全素者不食用牛奶或乳製品,鈣的攝取可能不足。如何補充?

‧植物性鈣來源:深綠色蔬菜(如菠菜)、黑芝麻、添加鈣所製作的板豆腐。

‧強化食品:部分植物奶、豆漿、穀片等添加鈣的產品。

圖/123RF

6.鋅

鋅對免疫系統、細胞修復及生長發育至關重要。由於植物性來源的鋅較難吸收,蔬食者容易缺乏。如何補充?

‧富含鋅的植物性食物:堅果、南瓜籽、全穀類、鷹嘴豆等。

如果蔬食能更多元選擇不同食材,即可達到營養均衡,同時要注意飲食的組合及搭配,若有缺乏疑慮,可根據自身需求適時選擇營養補充品。蔬食若規畫得當,不僅能維持身體健康,還可降低慢性病風險,達到營養均衡,享受健康的飲食生活。

2025-04-21

上一則 回列表 下一則




活動首頁 相挺來呷飯 相挺請呷飯 預約復蔬餐 會員查詢 餐廳申請加入 店家管理中心 聯絡我們
美食報導
蔬食地圖

使用社群方式登入

請填寫以下資料成為會員

會員註冊

更新驗證碼

註冊 已有帳號,登入會員

使用社群方式註冊

蔬食地圖

餐廳會員登入

更新驗證碼

登入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