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立春」之後,今年第二個節氣「雨水」,中醫師提醒,養生之道應從調養脾胃開始,以預防鼻子過敏。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2月19日是今年的第二個節氣「雨水」,雨水顧名思義,即「雨下不停」的意思。這個季節,你是否也早晚打噴嚏、皮膚發癢呢?溼氣重、氣溫變化大,好發過敏性鼻炎,容易讓人頭昏、腦筋不清楚。中醫師提醒,「雨水養生」應防呼吸道過敏,最好能從調養脾胃開始,避免肺脾兩虛,過敏性鼻炎上身。
乍暖還寒「溼氣」重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中醫師表示,值此「乍暖還寒」的春季,由於溫差大,且經常下雨、溼氣重,有時中午熱到流汗,偏偏早晚卻又陣陣涼意,讓許多人開始出現過敏性鼻炎症狀。
過敏性鼻炎,在中醫稱為「鼻鼽」,主要症狀為鼻塞、打噴嚏、鼻流清涕、眼鼻咽喉癢等。
據統計,在台灣約每3至4人之中,就有1人可能患有過敏性鼻炎。患者以兒童、青少年居多,但實際上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層。
吳宛容說,過敏性鼻炎患者除了鼻子不舒服之外,經常合併氣喘或異位性皮膚炎,在臨床上更常與鼻竇炎反覆交替發作,還會影響學習、工作及社交活動,不可輕忽。
中醫師主張「肺主氣,開竅於鼻」,肺氣虛則易受風寒趁虛入侵。圖/pexels
「內外並治」過敏性鼻炎
中醫將過敏性鼻炎原因歸類為內、外兩個層面,「內因」多以臟腑功能失調(肺、脾兩臟虛損)為主,與先天遺傳或個人體質有關;「外因」則多由季節交替、溫溼度變化等外界因素侵襲鼻竅所致。
這也正是中醫在處理過敏性鼻炎時,特別著重內在臟腑功能治療及外界因素消除兩方面「並治」。
肺氣虛「補肺氣茶飲」
「肺主氣,開竅於鼻」,吳宛容說,肺氣虛則易受風寒趁虛入侵。肺氣虧虛者不喜吹風,患者往往一早起床,稍微吹到風就噴嚏連連、鼻水流不停,而且經常容易感冒,且平常走路或爬樓梯,可能就容易喘促無力。
中醫治療這類患者,多以「補氣固表、祛散風寒」為主,此類患者平時可多飲用「補肺氣茶飲」:黃耆3錢、麥門冬3錢、五味子1錢,用1000cc水煮滾後,小火煮15分鐘,放涼後飲用。
脾氣虛「補脾氣四神湯」
中醫的「脾」是指整體消化系統的表現,脾胃運化受到影響的患者,平日飲食可能「不定時」且「營養不均衡」,而影響氣血生化,不能上傳水穀精微到肺,致使肺氣偏虛,且影響水液代謝,體內溼氣較重。
過敏發作時,患者鼻塞鼻脹明顯、鼻涕清稀而且量特別多,此外也常容易腹瀉、腹脹、常覺頭昏腦筋不清楚。若是兒童患者,還可能因而合併「長不高」、「吃不胖」等問題。
中醫常以「補氣健脾、祛溼化痰」來治療此類患者。平時可多服用「健脾去溼氣」的四神湯來補養脾氣。
吳宛容醫師推薦,雨水養生也可多喝「四神杏鮑菇湯」。
中醫師推薦,雨水養生可多喝加入杏鮑菇燉煮的「四神杏鮑菇湯」。圖/pexels
1.食材:茯苓、芡實、蓮子、山藥各一兩、薏仁一兩半,酌量杏鮑菇。鹽少許。
2.作法:薏仁、芡實、蓮子先浸泡約半小時。杏鮑菇燙熟備用。將茯苓、芡實、山藥、薏仁、蓮子及杏鮑菇放入三公升水中,燉煮1個半小時。起鍋加適量的鹽調味。
避寒食、少熬夜、多運動
中醫主張脾肺是掌管正氣的產生及水分循環代謝重要角色,外在寒冷飲食會影響脾肺功能,造成溼氣堆積、抵抗力下降,如遇風寒溼冷環境,更加重脾肺寒溼程度,而形成「抵抗力低下」狀態,之後稍有一點刺激,便會引動「痰飲上逆」的過敏性鼻炎症狀。
吳宛容建議,過敏性鼻炎患者在飲食上要盡量避免生冷水果、冰品、寒涼性飲料;且作息上要減少熬夜且多運動,以增加免疫力,如此,方能有效改善過敏性鼻炎症狀。
2023-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