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現代人,會以「喝果汁」來取代「吃水果」,營養師提醒,最好是吃在地、當令水果,因其營養素較完整。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許多夏季蔬果,富含礦物質及維生素,能幫助身體代謝,豐富的纖維含量,對於維持腸道及血管健康也有助益。營養師表示,尤其是不同顏色的水果,含有不同的植化素,是身體抗發炎及預防疾病的好幫手,但也提醒民眾,市售的果汁、果乾都不能取代水果,只有「吃水果」才是王道。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營養師傅茵指出,根據國健署每日飲食指南建議,每天應攝取至少2份水果,而每份的份量,大約是一個女性拳頭大小,若為切塊水果,則以飯碗的7分滿為一份的量。
平均而言,每份水果的熱量約60大卡、醣類15公克;許多人誤以為水果甜度和熱量呈現正相關,傅茵說「其實不然,甜度高的水果,熱量不一定比較高,也不代表醣類含量較多,或容易導致血糖上升。」
圖/pexels
吃果乾注意分量
傅茵提醒,如水果乾是水果脫水而製成,雖然來自天然食材,看似安全、養生的小點心,仍然要留意攝取量,經過脫水後雖然縮小了體積與重量,但提供熱量的葡萄糖、果糖仍存在其中,也就是說,即使攝取較少分量的水果乾,也已經達到一份水果的熱量了。
她舉例,如每100公克的芒果約55大卡,同樣重量的無糖芒果乾就含有328大卡,若添加糖去蜜漬的果乾,其熱量、糖分都會再增加,另外要注意,許多水果乾產品都會額外添加色素、香料或防腐劑,如二氧化硫、偏亞硫酸氫鈉、亞硫酸鉀等,購買前多注意食品成分與標示。
喝果汁不如吃水果
傅茵說,忙碌的現代人,會以「喝果汁」來取代「吃水果」,認為不但節省削水果、切水果的時間,也能攝取到水果的營養。殊不知,大部分瓶裝果汁都使用濃縮果汁還原而成,濃縮果汁在製作過程中,為確保品質,會經過高溫、高壓、殺菌,容易導致維生素流失,也會添加糖,且製作過程中,大多會過濾掉膳食纖維。
圖/pexels
另外,現打果汁需要注意衛生安全,應確認使用水果是否新鮮,果汁機和器具是否有正確清洗與消毒,作業環境是否整潔,以及人員在製作過程中是否佩戴手套,藉以確保製作的果汁安全無虞。
在水果挑選上,建議民眾選購在地、當季的水果,除了減少因國際運輸而增加的碳排放量,在地時令蔬果,從產地到餐桌,所經過的時間愈短,需要使用的農藥及防腐措施愈少,也較能保留住營養素。
圖/pexels
正確清洗去除農藥
除了營養素,她也提醒大家,清洗水果以清水流動沖洗10-15分鐘為佳,網路上流傳以鹽水、小蘇打、醋等清洗方式,目前並無任何科學能證實清洗效果較佳,甚至有可能會影響農藥分解,所以建議民眾,以簡單的清水沖洗即可。
傅茵表示,雖然水果營養豐富,部分慢性病患食用上還是要特別注意,例如慢性腎臟病人代謝鉀子的能力異常,若有高血鉀症狀,應避免高鉀水果,如香蕉、瓜類、小番茄、芭樂、奇異果等,並定期追蹤回診,由醫療專業人員個別指導;提醒有在服用降血壓、降血脂藥物的民眾,可諮詢藥師指導,以及避免食用柚子、葡萄柚等水果,避免肝臟中酵素受到干擾,而無法順利代謝藥物。
營養師示範「水果優格碗」食材:奇異果20g、芒果30g、火龍果30g、無糖優格210g;步驟:1.將水果洗淨、切丁2.優格裝入碗中後,放上水果丁。營養成分:熱量178.9kcal、醣類16.1g、蛋白質11.9g、脂肪7.7g、膳食纖維0.3g。圖/傅茵營養師提供
2024-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