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維生素含量非常高,可健脾益胃、補氣養血、安神、緩合藥性,具有許多功效。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文/吳一忠
日前和家人到宜蘭傳藝園區旅遊,在某家參藥行品嘗到紅棗桂圓茶,味道清甜溫潤,帶有一股黑糖花香味,喝來十分順口,買了幾包當伴手禮,也引起我探究的興趣。
紅棗,梵文badara,譯音跋達羅果,原是阿育吠陀用藥,後來成為中藥材。《大唐西域記》記載:「風壤既別,地利亦殊,花草果木雜種異名。所謂庵沒羅果、庵弭羅果、末杜迦果、跋達羅果、劫比他果、阿末羅果、鎮杜迦果、烏曇跋羅果、茂遮果、那利薊羅果、般橠娑果,凡厥此類難以備載,見珍人世者,略舉言焉。」其中就談到跋達羅果。
紅棗又稱皮斯棗、千年棗、海棗、番棗、苦魯麻、無漏子、海椶、金果、鳳尾、苦魯麻棗,很早就傳入中國。《山海經》是先秦時期的古籍,記載著「又東十里,曰騩山,其上有美棗,其陰有㻬琈之玉。」可見春秋戰國時期就有棗子存在。
紅棗為溫帶作物,適應性強,素有「鐵桿莊稼」之稱,具有耐旱、耐澇的特性,種類繁多,坊間有許多別名,如大棗、幹棗、灰棗、黑棗、羊奶棗、馬奶棗、布袋棗、磨盤棗、小圓棗、九月青、大蒲紅、金絲小棗。在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種植歷史,自古被列為「五果」(桃、李、梅、杏、棗)之一。
圖/吳一忠
紅棗產於仲秋,「七月小棗八月梨,九月柿子紅了皮」;《詩經》:「八月剝棗,十月獲稻」,「七月十五棗紅圈,八月十五棗落杆」,皆描寫棗熟的情景。紅棗有許多功用,棗果可食用,棗花可釀蜜,木可作良材,俗稱「紅花檀」,亦是「辟邪神木」。
俗諺:「一日吃三棗,一輩子不顯老」,紅棗維生素含量非常高,可健脾益胃、補氣養血、安神、緩合藥性,具有許多功效,能提高人體免疫力,並可抑制癌細胞,少患膽結石,防治骨質疏鬆和貧血,病後體虛滋補,防治高血壓,抗過敏、除腥臭怪味、寧心安神、益智健腦、增強食欲,具滋陰補陽之功效,因此享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
紅棗營養豐富,鮮食可製成乾果、蜜餞或釀酒,乾果多做藥材和食療,過量有損消化功能,容易引起胃酸過多和腹脹,切記不可貪嘴。
紅棗添加其他藥方,枸杞、海燕窩、花材、薑汁等,沖泡燉煮皆可,如紅棗桂圓茶製造簡單,只要將紅棗洗乾淨拍破去籽,鍋中放入水添加桂圓、枸杞、黑糖(二砂、冰糖亦可),大火煮開後,小火續煮20分鐘即可,可改善貧血、失眠,秋冬時節寒風刺骨,天冷時喝上一杯熱茶,不但暖身又暖心,有空不妨試一下。
手腳冰冷的陽氣虛弱者可喝桂圓紅棗薑茶。圖/123RF
#紅棗,
2024-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