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Search
櫛瓜營養豐富 促進腸道消化
|2025-01-01
  • 字級
  • 202觀看次數

櫛瓜營養豐富,有高纖維、低熱量特性。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本報台北訊】近年櫛瓜愈來愈熱門,成為健康飲食新選擇,具營養豐富、高纖維、低熱量特性,甚至被稱為減肥聖品,不管是生吃、煎、烤、煮、氣炸都適合。

櫛瓜特色

櫛瓜屬於南瓜的一種,也可以稱為「夏南瓜」,新鮮櫛瓜吃起來清爽脆甜,包括外皮與籽都可食用,是營養價值極高的蔬菜,富含銅、錳、鎂、磷、鉀、葉黃素、胡蘿蔔素等重要營養素,低GI、低熱量的特色,更是許多蔬食老饕與減肥者的最愛。

櫛瓜乍看與小黃瓜形似,口感介於大黃瓜和蒲瓜之間,雖然都屬於瓜果類,但櫛瓜營養成份更高、熱量更低,且口感不同。

櫛瓜味道溫和、含水量高,小黃瓜更為脆口,有些許生腥味;「節瓜」雖與「櫛瓜」讀音相同,卻是2種不同蔬果,櫛瓜屬於南瓜品種,節瓜則是屬於冬瓜品種,又被稱為小冬瓜。

櫛瓜功效

櫛瓜是非常營養的食材,也因高纖、超低熱量被視為「減肥聖品」,除了幫助瘦身,其營養素還能抗氧化、腸道消化、控血糖、護心血管及護眼,營養師林雨薇在臉書分享櫛瓜5大功效。

抗氧化:櫛瓜富含葉黃素、玉米黃素和 β-胡蘿蔔素,有強大的抗氧化能力。

腸道消化:櫛瓜纖維質高,可促進腸道消化,減少腸躁症、結腸炎機率。

控血糖:櫛瓜醣類含量低,可適時取代澱粉,有效穩住血糖。

護心血管:櫛瓜富含果膠及鉀,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減少中風風險。

護眼:櫛瓜富含β-胡蘿蔔素,可降低眼部黃斑部病變,有效預防視力退化。

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食用櫛瓜注意事項

櫛瓜可生吃、煎、煮、烤或氣炸,生吃櫛瓜口感清脆,營養也較完整,食用前務必清洗乾淨,減少細菌或寄生蟲汙染風險。櫛瓜表皮光滑,只要用軟毛刷刷洗表皮,再去除尾端、蒂頭就能料理。

若想兼顧健康與營養,建議用乾煎方式烹煮,櫛瓜所含的β-胡蘿蔔素屬於脂溶性,適合和油一起煎,可提高β-胡蘿蔔素的吸收率,同時也能維持脆口、清甜多汁的口感。

櫛瓜雖營養但仍要適量攝取,根據衛福部「每日飲食指南手冊」,每天至少要吃2份水果與3份蔬菜,水果1份相當於1個拳頭大小,蔬菜1份大約是煮熟後半個飯碗的量,所以櫛瓜可以吃1碗~2碗的量,適量攝取即可。

不過,腸胃不適者、腎臟病患者建議少吃櫛瓜,才不會造成身體負擔。

若是腸胃不佳者,吃太多恐會脹氣,因櫛瓜中的膳食纖維,會被腸道微生物發酵產生氣體,有可能會出現脹氣、腹痛、腹瀉等症狀,若食用時出現這些狀況,建議減少單次攝取量及攝取頻率。

櫛瓜挑選和保存

挑選櫛瓜注意尾端、蒂頭、瓜體,瓜體愈新鮮摸起來愈緊實,不會有軟綿的觸感;蒂頭則是要乾燥,且無枯黑或潰爛。

農業部分享挑選3步驟,尾端紋路多果肉較緊緻;蒂頭乾燥,沒有枯黑或潰爛;瓜體長而細、顏色鮮豔、表面光滑且具光澤。

櫛瓜雖和南瓜屬於同種,卻不像南瓜一樣耐放,建議可整條保存,並使用廚房紙巾或保鮮膜將櫛瓜包裹起來,並保持乾燥,再一併放入密封袋中冷藏,保存時間約7至10天;若冷凍保存可保鮮約3周至1個月。

林雨薇在臉書指出,櫛瓜中的葫蘆素又稱「苦素」,略帶苦味口感,這是因對抗害蟲而產生的有毒物質,同時也是防禦機制,若櫛瓜出現苦味,食用後恐造成腹瀉、嘔吐、胃腸出血等中毒反應,建議不要食用。

資料來源:櫛瓜可以生吃嗎?出現苦味還可以吃?教你「1吃法」提高營養吸收率

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櫛瓜,

2025-01-01

上一則 回列表




活動首頁 相挺來呷飯 相挺請呷飯 預約復蔬餐 會員查詢 餐廳申請加入 店家管理中心 聯絡我們
美食報導
蔬食地圖

使用社群方式登入

請填寫以下資料成為會員

會員註冊

更新驗證碼

註冊 已有帳號,登入會員

使用社群方式註冊

蔬食地圖

餐廳會員登入

更新驗證碼

登入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