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種是夏日蔬果盛產時節,西瓜、荔枝、芒果、鳳梨等當令水果紛紛上市,為飲食增添清涼。 圖/FREEPIK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二十四節氣中的「芒種」,是夏季的重要節令,約在每年6月5日前後,2025年落在6月5日。此時穀物抽穗長芒,故名「芒種」。台語俗諺云:「四月芒種雨,五月無乾土,六月火燒埔」,意指芒種若降雨,梅雨季將持續至農曆五月。芒種也是夏日蔬果盛產時節,西瓜、荔枝、芒果、鳳梨等當令水果紛紛上市,為飲食增添清涼。
芒種常見不適症狀
中醫師魏士晉表示,芒種時節氣候轉為溼熱,空氣溼度升高。中醫認為「溼主重濁」,《素問·生氣通天論》記載:「因於溼,首重如裹」,人體易感疲憊乏力、精神不振。炎熱天氣下,過食生冷易傷脾胃,導致腹瀉或腹痛。溼熱環境也可能引發筋骨痠痛,尤見於長者或有舊傷者。呼吸道敏感者需特別留意,溼熱易誘發鼻涕、咳嗽、皮膚癢或痘瘡等症狀。
魏士晉強調,芒種需要特別注重除溼,中醫可以利用穴位按摩及敷貼、保健茶飲等方式來達到功效。
芒種養生茶飲
他推薦兩款茶飲,有助消暑除溼,調養身體:
山楂荷葉茶
材料:山楂15克,荷葉、炒草決明、陳皮各10克,甘草5克。
作法:以1500毫升水煮沸後,悶煮1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清熱除溼、生津止渴,保養脾胃,促進代謝。
圖/資料照片
杜仲伸筋草茶
材料:杜仲15克,炒黑豆10克,伸筋草、續斷、甘草各5克。
作法:以1000毫升水煮沸後,悶煮15分鐘即可飲用。
功效:緩解筋骨痠痛,祛溼通絡。
芒種穴位與日常保養
穴位調養:根據中醫陰陽學說,可選右小腿足陽明胃經的「足三里」穴與左小腿足太陰脾經的「陰陵泉」穴,每天用吹風機熱風吹拂各2分鐘,促進循環,提升體能。
運動建議:傍晚5點左右,背對夕陽散步20分鐘,溫暖背部膀胱經,增強免疫力。或於晚餐後在公園漫步20分鐘,助消化、排汗,舒緩身心。
飲食注意:當令蔬果如西瓜、香瓜屬性偏寒,腸胃虛弱或呼吸道敏感者應避免晚上6點後食用。芒果可能加重皮膚問題,需謹慎食用。建議飲食清淡,少油少鹽,避免油膩、辛辣或加工食品。
三伏貼療法:三伏貼利用中藥材與生薑汁調配,敷貼於特定穴位,有「預防針」之稱。每年夏季三伏及冬季三九為最佳敷貼時機,連續三年、每療程約6次,過敏改善率可達80%。
圖/資料照片
中醫養生重點
中醫師陳欣如指出,芒種後溼熱加劇,易致疲倦、頭昏、煩躁、食欲不振、腹瀉、溼疹或失眠等症狀。此時應重視養心安神、健脾除溼。
她建議,主食可選十穀米加薏仁,搭配消暑蔬菜如生薑冬瓜、涼拌苦瓜或大黃瓜湯。水果宜在白天少量食用,晚間避免。也推薦無糖綠豆薏仁湯,作為清熱除溼的夏日甜品。
芒種養生的核心是養陽氣,提醒民眾留意以下三大重點:
1.補充水分:每日飲用白開水(體重公斤數×30毫升),維持代謝。
2.適度運動:避免正午烈日下運動,選擇正常流汗的活動,促進散熱。
3.避免寒溼:減少長時間吹冷氣或過量冷飲,以防寒溼入侵。
芒種是調養身心的關鍵時節,透過適當飲食、茶飲、穴位按摩與運動,配合中醫智慧,可有效消暑除溼,迎接健康夏日。
圖/資料照片
#芒種,
2025-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