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不論是用作食材料理、中醫療法、薰香精油、清潔沐浴等,都占有一席之地。圖/123RF
【本報綜合報導】艾草是人人盡知的避邪植物,清明節掃墓前後,有些人會使用艾草包、洗艾草浴來避邪,端午節習俗也會把艾草掛在門邊避邪,但艾草不只有這樣的功效,不論是在食材料理、中醫療法、薰香精油、清潔沐浴等,都有艾草的一席之地。
在中華傳統裡,食艾歷史非常久遠,有「清明食艾,無難無災」的說法。不少地方在清明節有吃艾糰的風俗習慣。艾葉不只是一種食材,也是一種有2000多年歷史的藥材,用艾葉作施灸材料,有通經活絡、祛除陰寒、消腫散結、回陽救逆等作用。
艾葉性味苦辛、溫,也具有食療功效,食物中添加艾草的作法很多,可泡茶、熬粥、煮湯、蒸糕、做餃子等。在品嘗艾葉茶、艾葉湯、艾葉粥、艾草粿等美味、享受田園風光的同時,還能增強身體對抗疾病的能力。
艾草功效與副作用
艾草屬於菊科植物,是一種常見的中草藥,在歷代本草包括《本草綱目》都有記載。艾草低熱量、低脂肪,但含豐富營養成分,例如膳食纖維、胺基酸、維生素等,古人認為艾草燒出來的煙能防病、防疫,因此一直以來都用它來養生、治病。現代研究也指出,艾草能有效抗菌,可抑制病菌傳染,不少人用它來淨化空間。
沐心艾灸經絡養生堂屈志美表示,艾草功效多,包括營養補充、暖宮活血、舒筋活絡、淨化空間、紓緩鎮靜肌膚、抗菌驅蚊等,用途十分廣泛。副作用方面,外用熏灸時,皮膚病患者、燥熱體質及孕婦應先諮詢中醫師,以艾灸治療時出現不適、暈眩應立即停止,於過勞、過飽或發燒時不宜使用艾草養生,過量使用可能損害肝臟、中樞神經,所以使用時需小心。
現代研究指出,艾草能有效抗菌,可抑制病菌傳染,不少人用它來淨化空間。圖/123RF
艾草可以怎麼使用
艾草的用法可加入中藥作身體調理,艾草亦可以當養生食材,製作料理用於日常飲食,坊間有多款艾草食譜,例如艾草麻糬、艾草粿等。屈志美建議,可以用艾草薑水或含艾草的暖水泡腳,或燃燒艾條以溫經通絡,亦可加熱艾草包或使用艾草貼敷下腹或肩頸。可用艾草皂來清潔護理肌膚,或用艾草精油按摩身體,艾草的芳香氣味也有驅蚊和除臭的效果。
艾草還有助於改善睡眠品質,尤其是有睡眠問題與焦慮、緊張或寒冷。艾草的芳香氣味具有放鬆神經和驅寒的效果,可以幫助減少失眠,有安眠效果。艾灸療法透過溫暖身體和調理經絡,或將艾草製作成枕頭或香囊,放在床邊或枕頭下,能夠幫助安神定志,促進良好的睡眠。
艾草可以用來製作茶飲,艾葉茶具有溫暖身體、促進消化、緩解經痛和驅寒祛溼的功效,但需適量使用。此外,孕婦使用艾草時應該特別謹慎,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儘管艾草具有溫經止痛的功效,但它也具有一定的活血化瘀作用,過量使用可能會對孕婦造成不良影響,例如增加流產的風險,特別是在懷孕早期,建議避免使用艾灸或內服艾草。
艾灸療法透過熏艾草來溫暖身體和調理經絡,也可以緩解失眠症狀。圖/123RF
簡易艾草粿製作法
傳統美食艾草粿、草仔粿你分得清楚嗎?草仔粿是清明祭祖常見的美食之一,不過草仔粿原料並不是艾草,在清代《重修福建台灣府誌》中記載:「三月三日,采鼠麴草合米粉為粿,以祀其先。」其實草仔粿是閩南人在祭拜時會準備的祭品,至於客家人祭拜用的「艾粄」,就是用艾草所製成的艾草粿。
艾草粿、草仔粿差別在哪裡?草仔粿的原料多為清香的鼠麴草、內餡以蘿蔔絲及其他配料,鹹口味為主;艾草粿是以艾草製成,味道濃郁但不刺鼻,甜口味、鹹口味都有。老一輩的客家人認為在清明前後吃艾草粿,可以強身健體,預防夏天不生瘡,更有祖先保佑子孫一路平安、發大財的美意。
簡易「艾草粿」製作步驟:先將艾草洗淨,用滾水汆燙去除苦味,泡入冷水中冰鎮後,再將水分擦乾,並用果汁機打成汁液。過濾雜質後,加入糯米粉均勻混合,便完成艾草粿的外皮。依個人喜好將餡料(蘿蔔絲、香菇或紅豆沙、綠豆沙等)包入艾草粿中,入鍋蒸30分鐘即可起鍋出爐。
艾草粿是以艾草製成,味道濃郁但不刺鼻,甜口味、鹹口味都有。圖/123RF
#艾草,
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