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質」對身體非常重要,它能幫助紅血球攜帶氧氣,但人體無法自行製造鐵質,可透過攝取特定蔬果補充。圖/FREEPIK
【記者趙奕寧綜合外電報導】大家都知道「鐵質」對身體非常重要,它能幫助紅血球攜帶氧氣,若攝取不足,可能會感到疲倦、比平時容易生病等,但人體卻無法自行製造鐵質,且許多人常誤會不吃肉,鐵質就一定不夠,其實植物性飲食中也有非常多優質的鐵質來源。
鐵也有助於免疫功能、健康懷孕、能量水平及運動表現。如果沒有鐵,身體無法製造血紅素,它是一種存在於紅血球中的蛋白質,負責將氧氣運送至全身;鐵也有助於合成肌紅素,它是負責將氧氣傳遞到肌肉的蛋白質。
當鐵攝取不足時,身體會先消耗儲存在肝臟、骨髓、脾臟與肌肉中的鐵,長期恐導致缺鐵性貧血,也就是紅血球變小,氧氣攜帶能力下降,症狀包括疲勞、虛弱、記憶模糊及腸胃不適,甚至冬天會更怕冷。
圖/FREEPIK
植物性食物中的鐵質屬於「非血基質鐵」,它不像動物性食物中的「血基質鐵」那麼容易被吸收,因此,建議素食者將每日鐵質攝取量提高到一般人的2倍。對成年男性來說,約是每天16毫克;成年女性則是每天攝取36毫克,如果懷孕,建議攝取量會更高。
營養師安利·沃格特·馮赫塞爾霍爾特(Annelie Vogt von Heselholt)表示,非血基質鐵若與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同攝取,吸收效果會更好,如柑橘類、水果、甜椒、番茄與花椰菜等,都很適合與植物鐵搭配食用。
另,食用富含鐵的餐點時,應避免喝咖啡或含咖啡因的茶,因為它們會抑制鐵的吸收。
她提醒,使用鑄鐵鍋烹調也能增加食物中的鐵含量,她補充,「這不是迷思,有研究顯示,用鑄鐵鍋烹煮可提升血液中血紅素水平,並增加食物中的鐵含量」。
營養師表示,非血基質鐵若與含維生素C的食物一同攝取,吸收效果會更好,如柑橘類、水果、甜椒、番茄與花椰菜等。圖/FREEPIK
富含鐵質的首選植物性食物
豆類
扁豆、鷹嘴豆、黑豆及紅腰豆等,它們同時富含膳食纖維與葉酸,可預防貧血,其中扁豆鐵含量特別豐富。
大豆製品
豆腐與天貝都是優良的植物性蛋白質來源,1杯未烹煮過的生天貝含4.48毫克鐵,板豆腐則提供每日建議攝取量的 8%,且它們同時含鈣。
堅果與種子
南瓜籽、芝麻、腰果、大麻籽、奇亞籽、亞麻籽都是鐵含量高的種子,可作為零食或抹醬食用。而大麻籽和奇亞籽還能用做維根烘焙中的「雞蛋」替代品。
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深綠色葉菜
羽衣甘藍、芥藍、瑞士甜菜及小白菜等,每杯煮熟約含1至2.2毫克鐵,加熱後還能釋放更多鐵質,更容易吸收。
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十字花科蔬菜
花椰菜、高麗菜及抱子甘藍等,它們不僅富含鐵,還有豐富的維生素C、膳食纖維與抗氧化物。
馬鈴薯
1顆中型馬鈴薯含約1.7毫克鐵,約占每日建議攝取量的9%,重點是不可削皮、要保留外皮,因為鐵質多集中在皮下。
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部分菇類
並非所有菇都含鐵,1杯鈕扣菇含2.7毫克鐵,100克金針菇約含1.3毫克鐵。
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番茄糊
雖然新鮮番茄鐵含量不高,但濃縮的番茄糊比新鮮番茄含有更多鐵質,1湯匙不加鹽的番茄糊含0.5毫克鐵,可用於烹煮義式紅醬、豆類燉煮等料理。
果乾
無花果、椰棗、葡萄乾和杏桃乾都是富含鐵的果乾,半杯去籽椰棗含0.8毫克鐵、無花果含1.5毫克鐵,葡萄乾則可達2毫克。
全穀類
比起精製穀物,全穀物的鐵含量較高,如燕麥、藜麥及糙米,每杯煮熟後含1.1至3.2毫克鐵。
植物肉
某些植物肉如Beyond Meat或Impossible Burger皆含鐵,但也可能鈉含量偏高,不適合高血壓族群食用。
其他來源
一些冷門但鐵含量高的食物如黑糖蜜(blackstrap molasses),1湯匙就含每日建議量的20%;可可含量至少45%的黑巧克力每盎司含約3.4毫克鐵。
圖為示意圖。圖/FREEPIK
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