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Search
大暑前後防中暑 生津茶飲三伏貼
陳玲芳|2023-07-20
  • 字級
  • 520觀看次數

中醫師提醒,大暑前後應慎防中暑,尤其女性或者是體質虛弱者,發生「陰暑 」的機會較高。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國曆7月23日為「大暑」節氣,氣候酷熱達到最高峰,夏天的氣溫到這時已熱到極點,「大暑要熱透,才有好年冬」,表示大暑之炎熱,象徵四時運轉應有其分。中醫師提醒,「大暑」前後氣候酷熱,容易有「中暑」狀況發生,預防之道除了三伏貼,陽暑者宜飲生津止渴的益氣茶,陰暑者可喝化溼和胃的香薷薑桂茶。

睿鳴堂中醫診所院長吳宛容指出,中醫將中暑分為兩種,亦即「陽暑」與「陰暑」。

暑邪致病分陰陽

暑邪致病有「陰陽」之分,通常體質燥熱者或在室外頻繁活動、晒太陽加上飲水不足等而中暑者,屬「陽暑」,症狀有身體發熱、頭暈、頭痛、四肢倦怠、口渴等症狀,嚴重會出現呼吸急促、意識不清等「熱衰竭」狀況,中藥常以「解暑益氣生津」的「白虎湯」加減麥門冬、竹葉治療。

圖/Pexels

一般來說,女性或者是體質虛弱者發生「陰暑 」的機會較高,由於本身體溫的調節不佳,加上夏日長時間吹冷氣,或是吃太多冰品,都容易造成皮膚表面毛細孔、微血管急速收縮。

「感覺體內有熱氣,卻流不出汗;整個人就像在蒸籠內,持續悶燒」;陰暑症狀包括發熱怕冷、流不出汗、身體沉重、神疲倦怠、腹瀉腹痛等,中藥常以「消暑解表、化溼和胃」的「藿香正氣散」加減治療。

吳宛容認為,上述體質患者,也適合敷貼「三伏貼」治療。「大暑」節氣前後施行「三伏貼」,可除體內陰寒,治療過敏性鼻炎、氣喘。

三伏貼灸療效佳

三伏貼是結合了「三伏」和「貼灸」二詞而成,因其使用白芥子、細辛、乾薑、甘遂等溫熱刺激藥材溫灸穴位。這是自古流傳的中醫療法,選擇一年中最炎熱的「三伏天」,三伏天是指「夏至」以後的第3個庚日、第4個庚日和立秋以後的第1個庚日。「這是一年之中最炙熱的3天,亦即所謂的初伏、中伏、末伏,來施行貼藥灸療。」

圖/記者陳玲芳

吳宛容說,今年2023年的三伏天為7月11日、7月21日、8月10日。只要在這段期間敷貼皆有療效,不一定限制在這三天,約每隔10天,將「藥餅」敷貼患者背部的穴位3次,利用對皮膚的刺激,而達到治療效果。

三伏天期間,通常天氣最熱,在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也可以得到外在的陽氣相助。此時,在身上敷貼辛溫、逐痰、疏通經絡的中藥,可排除體內陰寒,並且治療宿疾,也能改善經常在冬天發作的過敏性鼻炎、氣喘、腸胃炎或頻尿等疾病,達到「冬病夏治」的效果。因為具有驅寒溫陽的作用,所以特別適合「虛寒體質」的人。

大暑前後的十天至半個月內,除了補充足夠水分,也可適量飲用兩款養生茶飲。

防中暑養生茶飲

陽暑-「清暑益氣茶」

藥材:西洋參2錢、麥門冬3錢、五味子1錢、竹葉1錢、薄荷1錢。
作法:將以上藥材加入1000c.c.水,大火滾後,以文火續煮15分鐘。 把藥渣濾乾淨後,置於室溫、放涼後即可飲用。
功效:清心消暑、益氣養陰、生津止渴。

圖/Pexels
 

陰暑 – 「香薷薑桂茶」

藥材:香薷2錢、紫蘇1錢、藿香1錢、乾薑1錢、桂枝1錢。
作法:將以上藥材加入1000c.c.水,大火滾後,以文火續煮15分鐘。 把藥渣濾乾淨後,置於室溫放涼後即可飲用。
功效:消暑解表、化溼和胃。

2023-07-20

上一則 回列表 下一則




活動首頁 相挺來呷飯 相挺請呷飯 預約復蔬餐 會員查詢 餐廳申請加入 店家管理中心 聯絡我們
美食報導
蔬食地圖

使用社群方式登入

請填寫以下資料成為會員

會員註冊

更新驗證碼

註冊 已有帳號,登入會員

使用社群方式註冊

蔬食地圖

餐廳會員登入

更新驗證碼

登入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