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Search
夏至養心清熱消暑 喝冬瓜湯與洛神烏梅汁
陳玲芳|2024-06-21
  • 字級
  • 69觀看次數

中醫師建議,夏至養生可多喝「洛神烏梅汁」消脂生津助消化。圖/立夫中醫藥博物館提供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今年國曆6月21日,時值「夏至」。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十個節氣,介於「芒種」和「小暑」之間;中醫師表示,夏至養生關鍵在於健脾養心,可多吃帶苦味、酸味食物,除了苦瓜, 冬瓜湯與烏梅汁,都是清熱消暑的好選擇。

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莊可鈞表示,夏至天氣熱,人體出汗多,易失津液。夏至可多喝消暑祛溼的湯水,除了赤小豆、扁豆及薏苡仁等,為中醫夏天常用的材料,喝些冬瓜湯,也有助清熱解暑及利溼。

所謂「夏至一陰生,冬至一陽生」,一年中分成陰陽兩面,亦即夏至與冬至相對,同為陰陽轉化的重要日子。至,有極的意思,夏至代表著自然界的陽氣升發到極至,當天是一年當中日照時間最長(白晝最長、黑夜最短)的日子,平均氣溫超過28度。

健脾養心喝消暑

夏至過後,日照時間就會逐漸縮短,不過,炎熱的天氣仍然會持續至小暑(7/6)、大暑(7/22)。夏至養生,關鍵在於「健脾養心」,可以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及芝麻葉,具有除燥祛溼及清涼解暑作用。

夏至養生,關鍵在於「健脾養心」,可以多吃苦味食物,如苦瓜及芝麻葉,具有除燥祛溼及清涼解暑作用。圖/Pexels

夏至後天氣更加炎熱,容易造成消化功能降低,以至於消化液分泌減少,加上身體大量出汗、暑氣誘發內熱,可能會出現脾胃不和、肝火上升等情形,造成胃口變差。

補養身體應以「涼補」為主,如喝苦茶,可清心涼血、解暑去熱,但苦茶使用藥材多偏苦寒,多喝易腹瀉,也不宜過量。

莊可鈞推薦茶飲「養陰消暑茶」,藥材包括沙參、麥門冬、玉竹、生地、玄參養陰清熱,薏苡仁健脾祛溼,合用可幫助修復消耗的津液。

養陰消暑茶

材料:北沙參3克、玉竹2克、麥門冬2克、生地1克、玄參1克、薏苡仁5克。

作法:將上述藥材洗淨後,放入500cc鍋中煮沸(約15分鐘),放涼即可飲用。

神花含花青素、類黃酮素等,有助降血脂、降低膽固醇、減少發炎,具有護肝效果。圖/Pexels

洛神烏梅汁助消化

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隨著氣溫升高,體內衍生出兩大類型病徵:一是實質火氣大,造成體內臟腑及器官發炎反應加劇;二是津液流失過快,造成體內散熱能力失衡。

周宗翰建議,可多喝「洛神烏梅汁」消脂生津助消化。根據《本草綱目》記載:「烏梅,斂肺澀腸,止久嗽瀉痢」,其口感溫和、微酸澀,可以斂肺生津止咳、改善慢性腹瀉。

烏梅含有機酸、氨基酸等,能刺激腮腺中的荷爾蒙分泌,對於抗氧化也有不錯效果;此外,還可幫助清除血液中的老廢物質,使血液流動變得更順暢,改善血脂代謝,達到清血管功效。

洛神花則含花青素、類黃酮素等,有助降血脂、降低膽固醇、減少發炎,總多酚類物質,可降低肝臟的氧化傷害、減少發炎對肝臟造成的損傷,具有護肝效果。

洛神烏梅汁

材料:烏梅 30g、洛神花 30g、冰糖適量、水1500cc。

作法:將水、烏梅、洛神花放入鍋中煮沸(約45分鐘),放涼即可飲用。

夏至過後的「三伏天」,是外界及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機。圖/Pexels

冬病夏治三伏貼

莊可鈞說,夏至過後的「三伏天」,是外界及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機,中醫根據「冬病夏治」、「天人相應」、「內病外治」等觀念,將屬性偏熱藥材,貼敷於人體相對應穴位,稱為「三伏貼」。透過中藥對穴位的熱刺激,達到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增強免疫作用。

三伏貼,又稱三伏天灸,是一種傳統中醫療法,以「冬病夏治」為原理,在一年中最炎熱、人體陽氣最盛時,將中藥敷貼在特定穴位上,治療秋冬發作的疾病,往往可獲得良好療效。因其具有「驅寒溫陽」作用,特別適合有氣喘、過敏性鼻炎等虛寒體質者。2024年三伏貼敷貼時間,落在7/7至8/29之間。

2024-06-21

上一則 回列表 下一則




活動首頁 相挺來呷飯 相挺請呷飯 預約復蔬餐 會員查詢 餐廳申請加入 店家管理中心 聯絡我們
美食報導
蔬食地圖

使用社群方式登入

請填寫以下資料成為會員

會員註冊

更新驗證碼

註冊 已有帳號,登入會員

使用社群方式註冊

蔬食地圖

餐廳會員登入

更新驗證碼

登入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