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Search
秋葵產季到 營養價值高
|2025-04-18
  • 字級
  • 900觀看次數

秋葵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對健康有著顯著效果。圖/123RF

【人間福報新聞網/綜合報導】秋葵外型獨特,依顏色可分綠果種和紅果種,產季為每年4至11月、夏季為盛產期,台灣主要產地在嘉義。秋葵富含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對健康有著顯著效果。

秋葵營養豐富

綠果種秋葵的果莢顏色呈鮮豔綠色,紅果種則是深紅色;果形方面,秋葵果莢大多為五角形和圓型;營養價值方面,它們都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膽固醇、穩定血糖,並促進腸道健康。

此外,紅果種還含有水溶性花青素,是一種強效抗氧化劑,對於抗衰老和增強免疫力有著顯著效果,不過,紅果種在加熱後會轉為綠色,因高溫會破壞花青素結構,導致顏色變化。

秋葵中含有大量的維生素A和β-胡蘿蔔素,對視網膜健康至關重要,能有效維護視力、增強抵抗力,並強化免疫系統,另,還具有抗發炎效果,可抑制不正常細胞的生成,從而降低癌症風險。

每100克秋葵大約含100毫克的鈣,與等量的牛奶相當,而秋葵的草酸含量較低,使得鈣的吸收率更高。對於素食者和正在發育的孩子來說,秋葵是一個極佳的鈣質來源。

秋葵還含有大量的鎂、鉀及鈣,能有效幫助調節血壓,根據美國高血壓防治飲食建議,這些礦物質對於控制血壓至關重要。

圖/資料照片

秋葵食用注意事項

儘管秋葵對健康益處多,但慢性腎衰竭患者食用時仍需留意,因秋葵鉀含量較高,每100克約有220毫克的鉀,建議食用前應先汆燙過。

根據中醫理論,秋葵屬於寒涼性食物,有益於燥熱體質者降火氣,但若經常腹瀉或軟便者,建議食用時加入薑或辣椒等食材,平衡其涼性,避免引起不適。

烹調秋葵時,應盡量保持其完整性,避免在汆燙前切除蒂頭,以免營養黏液流失,也能保持良好口感,建議先保留部分蒂頭,汆燙後再切掉。

整根秋葵燙熟後食用,不僅方便,口感也最佳,若烹煮時間過長,秋葵表皮會變得過柔軟,黏液也會流失,另,汆燙時加入少許鹽,可防止秋葵變黃。

圖/資料照片

秋葵選購與保存

選購秋葵時,可留意秋葵外觀、大小及嫩度,秋葵愈小愈嫩,最佳長度為5至10公分,約是大拇指長度,且應有一定韌度、但不過硬;外觀則是選擇表面飽滿鮮豔、脊上有毛者,若顏色暗淡或乾燥,則可能較老。

由於秋葵極易受到擦傷,應避免與其他物品碰撞,保存時建議置於通風良好處,並盡快食用以保持新鮮。

圖/Pexels

#秋葵,

2025-04-18

上一則 回列表 下一則




活動首頁 相挺來呷飯 相挺請呷飯 預約復蔬餐 會員查詢 餐廳申請加入 店家管理中心 聯絡我們
美食報導
蔬食地圖

使用社群方式登入

請填寫以下資料成為會員

會員註冊

更新驗證碼

註冊 已有帳號,登入會員

使用社群方式註冊

蔬食地圖

餐廳會員登入

更新驗證碼

登入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