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筍是一道美味食材,每年從3月到隔年2月,台灣各地都有不同品種的竹筍上市,從3月的箭竹筍到4月後的桂竹筍、綠竹筍、麻竹筍,12月還有冬筍(孟宗筍)。圖/123RF
文/郭雅歆(營養師)
竹筍是一道美味食材,每年從3月到隔年2月,台灣各地都有不同品種的竹筍上市,從3月的箭竹筍到4月後的桂竹筍、綠竹筍、麻竹筍,12月還有冬筍(孟宗筍)。每種竹筍因為生長環境與品種不同,味道和口感也各具特色,無論是熱炒、做沙拉還是煮湯,都能帶來不同的美味享受,尤其涼拌竹筍清爽又美味,特別適合炎熱的夏季。
依據衛生福利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記載,每100公克的綠竹筍含水分93克,熱量25仟卡、粗蛋白1.7克、粗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4.7克、膳食纖維1.7克、維生素B1有0.07毫克、B2有0.06毫克、菸鹼素0.22毫克、鉀330毫克、鈣10毫克、鎂11毫克、磷42毫克,而鈉低於1毫克,且不含膽固醇,可見竹筍是低熱量高纖維的食材。
竹筍品種有哪些
台灣常見的竹筍品種很多,每種竹筍的口感、用途各異,適合不同的烹飪方式。
綠竹筍
雖然綠竹筍主要產於夏初,但在溫暖地區仍可在夏季採收。它的筍肉白皙細緻、口感鮮甜,是夏日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食材。日常料理時適合做涼拌或煮湯,建議選擇筍體彎曲、矮胖且筍殼完整,切口自然白色、無病斑為佳。
綠竹筍。圖/123RF
桂竹筍
是台灣原生種,多生長於中海拔山區,產季約在5月至7月。桂竹筍較細長,筍殼帶有淡紫色,煮熟後有淡淡的竹香,適合炒食或滷煮,也常用來做桶筍或筍乾。
桂竹筍。圖/123RF
麻竹筍
盛產季為6月至9月,是台灣夏季市面最常見的筍種。外皮粗大,肉質厚實,帶有微苦味,常被用來製作筍乾或筍絲。由於肉質較粗,料理時適合炒食、滷煮或燉湯。
箭竹筍
嫩筍呈細長狀,產季在3月到5月,外觀纖細迷你,以質細肉白者為上品,適合快炒或整支烘烤。箭竹筍富含高纖維質,可以促進腸胃蠕動、清腸去穢,幫助人體新陳代謝。
箭竹筍。圖/123RF
夏季吃筍有好處
1. 清熱解暑
竹筍性質偏涼,具有清熱解暑的效果,特別適合在炎熱的夏季食用。它能有效幫助消暑降火,讓人們在夏日炎炎中感受到一絲清涼。
2. 促進腸胃蠕動
竹筍富含豐富的膳食纖維,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對改善便祕具有功效。竹筍纖維的作用不僅有助於腸道健康,還能促進食物消化,提升腸道功能。
3. 排毒
在中醫的觀點,認為竹筍具有利水功效,能幫助排出體內多餘的溼氣,達到排毒的效果。這對於改善水腫或內臟健康有幫助。
4. 減重
竹筍熱量低、纖維高,食用後容易產生飽足感。對於需要控制體重的人來說,竹筍是一種理想的食材,既能滿足口腹之欲,又不會增加過多的熱量攝入。
麻竹筍。圖/123RF
竹筍風味料理
竹筍咖哩燉菜
1. 材料:
筍塊200g(麻竹筍、桂竹筍皆可)、秋葵、四季豆、紅椒、南瓜(各適量)、咖哩醬1.5大匙、椰奶 200ml、水、油、鹽各少許。
2. 作法:
筍塊汆燙備用,其他蔬菜切塊備用。鍋中加少許油,炒香咖哩醬,加入椰奶與水拌勻。再加入所有蔬菜,燉煮20分鐘至入味,略收汁後調味即可。
筍香腰果味噌湯
1. 材料:
麻竹筍切片100g、生腰果50g、海帶少許、味噌 1大匙、水 500CC。
2. 作法:
筍片汆燙後備用。將水煮沸,加入泡軟的海帶、腰果熬煮10分鐘,加入筍片再煮10分鐘,關火後加入味噌攪拌均勻即可。
竹筍高麗菜包
1. 材料:
綠竹筍、高麗菜、香菇、紅蘿蔔、木耳、冬粉、醬油、香油、白胡椒、白芝麻。
2. 作法:
將上述食材切好、炒熟拌勻後包入發酵好的包子皮中,蒸約30分鐘或水煎至底部酥脆即可。
蘆筍 鮮脆清甜消暑氣
每年夏季,是蘆筍最鮮嫩可口的季節,作為高纖、低卡、富含營養素的蔬菜,蘆筍不僅深受健康飲食者的喜愛,也常出現在精緻料理與素食菜單中。蘆筍所含的β-胡蘿蔔素比菠菜多,也含有豐富的鐵、維生素C、維生素E及葉酸,所以蘆筍是很好的抗氧化食物,也是防癌食材。
蘆筍的蛋白質含量高,有9種必需胺基酸,其中所含的天門冬醯胺酸,在體內氮的代謝作用中,居重要地位,因此蘆筍有消除疲勞功效。依據衛福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記載,綠蘆筍平均每100公克含有1.2公克的膳食纖維,白蘆筍則含有1.8公克,適合便祕者食用。腎功能不佳及須限制鉀或普林(purine)攝取的人,為避免加重身體負擔,應諮詢專業醫師為宜。
蘆筍的採收嫩莖為主,依顏色可分為白蘆筍、綠蘆筍及紫蘆筍,品種並無不同。 圖/123RF
同品種不同顏色
每年大約4~10月,是蘆筍的栽培採收期,以採收嫩莖為主,依顏色可分為白蘆筍、綠蘆筍及紫蘆筍,品種並無不同。綠蘆筍是最常見品種,富含葉綠素,風味鮮明;白蘆筍以避光培養方式種植,口感細緻、風味溫潤;紫蘆筍帶有天然花青素,適合生食或涼拌;綠蘆筍未經採收而繼續生長,在筍尖處所長出的梢尖嫩芽部分,俗稱蘆筍花,口感清脆。
簡易DIY好滋味
蘆筍料理時,國外一般多以川燙為主,但容易造成維生素流失,仍以炒食為宜。除了常見的涼食、沙拉、手捲、蔬菜汁,蘆筍也很適合煮湯、焗烤或熬煮蘆筍汁。蘆筍重要成分都在尖端幼芽處,所以在料理時應多保留尖端部分。
涼拌蘆筍甜椒
‧食材:蘆筍150克、黃、紅色甜椒各1/2顆、橄欖油、鹽、水果醋、黑胡椒少許。
‧做法:
1. 蘆筍洗淨,去老皮切段備用。
2. 甜椒洗淨去蒂、去籽,切絲備用。
3. 將上述材料以滾水燙過,加入適量橄欖油、鹽、水果醋、黑胡椒調味即可。
古早味蘆筍汁
‧食材:綠蘆筍20支、冰糖適量、開水1500cc
‧做法:
1. 蘆筍洗淨後,將外皮削去留下,蘆筍根部較粗部分切下備用。
2. 起鍋開大火,倒入1500cc水量先燙蘆筍,撈起泡冰水冰鎮,可做成沙拉。
3. 原鍋續煮蘆筍根部、外皮,煮沸後轉小火,蓋鍋蓋煮約20分鐘,待水顏色變成綠色,濾出蘆筍汁。
4. 趁熱將冰糖倒入蘆筍汁中拌勻,待冷卻放入冰箱冷藏,飲用時加入冰塊即可。
在地新鮮、當季食材的價值,不只是味道,更是健康的象徵。無論是簡單料理、全植物飲食,或講究擺盤的餐桌菜色,蘆筍都是不可錯過的好選擇。
202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