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稻田景觀。圖/朱家瑩
文/朱家瑩
被譽為台灣最後一塊淨土的花東縱谷,盛夏時節迎來鹿野熱氣球、秀姑巒溪泛舟等活動,景區人潮川流不息。然而在喧鬧之外,初春播種的稻米、蔬果等已默默長成,縱谷開始進入豐收的季節。
不想人擠人,就讓我們搭乘低碳的台灣好行公車,再結合電單車,走訪景區之外的縱谷,領受這塊土地的自然風土,品嘗蔬食,來一趟低碳的「蔬福之旅」。
綠色旅遊
花東縱谷南段的關山、池上一帶,是台東著名的米倉。來自海岸山脈沖積形成的肥沃土壤,搭配來自中央山脈新武呂溪帶來的純淨水源,孕育出台灣最佳的稻米,這片阡陌縱橫的鄉野,每到6、7月間稻米成熟時,金黃色的稻穗隨風搖曳,形成黃金稻浪景觀。接下來二期稻作開始插秧,綠油油的稻田又是另一番迷人景致。
走訪池上稻田,最佳的方式是租一台單車隨意走走。在主要稻作的鄉間小路,一般汽機車禁止進入(除農作車輛外),只有電動單車和無動力的腳踏車可以暢行無阻,如金城武樹(奉茶樹)、伯朗大道、天堂路等熱門拍照點,騎單車走訪,愛怎麼拍就怎麼拍。如果行有餘力,還可以騎到大坡池和池上街上(也可搭台灣好行)。
暢遊池上最佳方式是騎單車。圖/朱家瑩
池上本來是一個富足平淡的農村,近年來在台灣好基金會的深耕之下,陸續引進了音樂節、藝術村等概念,發展出質樸而豐厚的農村生活樣貌,並且吸引了一批年輕的文史藝術工作者進駐,徹底改變了人們對它的印象。現今的池上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偏鄉農村,而是充滿了文藝氣息的慢活小鎮。
來到池上,除了逛逛池上穀倉藝術館、蔣勳書房(須預約)等充滿藝術氣息的展館之外,街上走走,不小心就會誤入看起來不起眼,實際上很厲害的奉口冰室,台南出身的店主人不在台南開,卻老遠跑到台東池上落腳 。還有充滿空靈感的茶席空間「水凸在」,優人神鼓的大師兄和金曲獎美聲歌手,聯手打造出一處結合冥想和茶道的優美處所。當然,最不能錯過的,是品嘗在地的有機蔬食。
池上大街上的奉口冰室從台東紅回台南。圖/朱家瑩
蔬食餐廳
池上拜天然優質的農產所賜,聚集了花東縱谷其他地方少見的美味蔬食。以下是幾處在地人和遊客一致推薦的口碑店家。
大池豆皮(素):經營超過50年的在地小店,每日現做豆皮,往昔以柴燒加熱和非基改黃豆為號召,強調古法製作。現在雖已不再用柴燒,但仍廣受歡迎。香煎豆包是必點。
大池豆皮的香煎豆包。圖/朱家瑩
福原豆腐店(素):與大池豆皮一樣,是在地人念念不忘的老店。全素的炸豆腐外酥內軟,比玉里臭豆腐更勝一籌。山葵醬油豆花意外好吃,值得一試。
豆之間:由池上農會的舊穀倉改建而成,甜點和餐食均採用非基改黃豆製成,除了少數幾項之外,幾乎全部素食,在炎炎夏日為遊客提供了美好的用餐和休息空間。
池上豆之間的美味蔬菜豆包捲。圖/朱家瑩
榷谷(素):花東的無菜單料理不少,榷谷算是極少數以蔬食為主的私廚,主廚因熱愛蔬食和鄉間而來到池上,食材均取自當地當季,口味並不因少了肉食而平淡,唯一的不便是因空間座位有限,須在兩日前預約,但吃過就會知道,值得特意等待。
榷谷是極少數以蔬食為主的私廚,圖為池上米燉飯。圖/朱家瑩
如果對素食有興趣,池上及鄰近的羅山、關山,還有不少素食用餐地點,可上 人間福報蔬福生活官網 ,或下載「蔬福生活App」查詢。
圖/人間福報
交通方式
台灣好行縱谷線公車怎麼搭?
台灣好行公車是觀光署為服務遊客所規畫的旅遊交通工具,目前在全台共有76條路線,其中以台東為出發點的縱谷鹿野線,在今年7、8月間每周六試行延駛至池上,而且採「郵輪式」公車方式運行,沿途停靠主要景點後,同車同人移動往下一點,全程並配有解說員隨車解說,給予遊客探訪縱谷南段最方便、環保的交通方式。
●台灣好行縱谷線在7、8月暑假期間共有3種路線可以搭乘:
1. 每周六行駛的一日遊 池上線 。
2. 每天下午(周二除外)行駛的熱氣球接駁專車。
3. 每日上午行駛的半日遊鹿野線。
有關台灣好行縱谷線的更多資訊,可上 官網查詢 。
202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