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好喜歡聽拔蘿蔔的故事,有趣的兒歌「拔蘿蔔,拔蘿蔔,嘿喲嘿喲拔蘿蔔……」反覆哼唱多次也不厭煩,甚至希望田裡的蘿蔔真能這麼巨大。
中午的餐桌上出現紅燒蘿蔔和蘿蔔湯,我用筷子戳住碗裡最大的那一塊,豪邁地咬了一口,再細嚼感受微微的鮮甜。自己種的蘿蔔外表雖然不好看,削掉外面一層皮,裡頭纖維依然細緻。
下午,我幫媽媽把蘿蔔磨成泥,和著在來米漿,做出只加些許鹽的蘿蔔糕。灶上蒸好的蘿蔔糕尚未完全成型,需放至隔天早上才能「開粿」。厚實Q彈、白白嫩嫩的蘿蔔糕切成長方形,一大塊一大塊分送給親朋好友,邊邊角角的部分才留給自家人吃。
沒有人比我更期待開粿的時刻,靜待媽媽點頭說好,我便立刻用手捏一塊塞進嘴裡,不必料理、不必沾醬,樸實的蘿蔔糕就是人間極品。當餐沒吃完的蘿蔔糕放冰箱冷藏,晚餐時切片,煎至兩面金黃,沾點辣椒醬或醬油膏,就色香味俱全了。
這次的蘿蔔收成好,根本吃不完,媽媽領著我晒蘿蔔絲及蘿蔔乾。晒蘿蔔絲比較簡單,只需將蘿蔔刨絲,一兩天的大太陽就能晒好、收藏,下次要做草仔粿時,泡水軟化,炒成好吃的內餡。
做蘿蔔乾則需要體力與耐心。太陽露臉時拿出去鋪平晒,中午一條一條翻面再晒,下午收好還得使勁踩、用重物壓;如此的工作反覆十幾次,白皙的蘿蔔終於慢慢變成土黃色,成了散發清香的「菜脯」。當天,我一定會用菜脯煎蛋,香味撲鼻的家常口味,從小到大吃不膩。
晒好的菜脯一條條拉直排好,紮紮實實地裝進玻璃罐,蓋子上標示日期,愈陳年顏色會愈深。黑得發亮的菜脯煮湯,是現代人不易在家吃到的古早味,我卻幸福得擁有許多罐陪媽媽親手做的老菜脯,存放在廚房,輕易拿取,隨意料理就能溫暖脾胃、滋潤心底。
以前,每當我咳嗽多日時,媽媽會將蘿蔔刨絲,拌入一大匙麥芽糖,靜置一段時間後,要我喝下甜甜略帶辛辣的蘿蔔汁。說也奇怪,有幾次還真的就不咳了。
蘿蔔之於我,如同親切的老朋友,有它陪伴真好!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