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搜尋

Search
全球糧食系統揭密 喚起人類抗暖決心
|2025-01-09
  • 字級
  • 76觀看次數

衣索比亞阿姆哈拉高原,農民用鐮刀手工收割苔麩。圖/取自IG@geosteinmetz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過去10年裡,美國攝影師史坦梅茲(George Steinmetz)一直關注食物的供應鏈,觀眾透過他的新書《養活地球》(Feed the Planet)彷彿走遍世界各地,從中國大陸的食品加工廠到美國中西部的麥田,深入了解食物的真正來源。從種植蔬菜到小麥和水稻,史坦梅茲追蹤廚房食材的遙遠起源,清楚地展現全球食物鏈的紀實,以及為支持地球不斷增長人口所付出的巨大努力。

在全球化經濟中,無論什麼季節,新鮮水果都可以從一個半球運到另一個半球,放上雜貨店的貨架;許多人都享受著幾乎無窮無盡的穀物、蔬菜和零食。

6大洲糧食生產全揭露

史坦梅茲對塑造世界飲食方式的倡議和習俗進行精采的觀察,《養活地球》記錄10年來6大洲30多個國家地區(包括美國24個州)的糧食生產情況,帶領大家了解大多數人從未見過的地方,儘管我們的生命依賴它們。

地球表面40%以上已被用於生產農作物和飼養牲畜,從波蘭鄉村16世紀獨特的農田到德州的飼料場,如此規模的糧食生產很少見。

印度安得拉邦貢土爾的一個小型家庭農場,正在分類晒乾的紅辣椒。圖/取自IG@geosteinmetz

史坦梅茲表示,研究表明大規模農業和工廠化養殖向大氣排放的溫室氣體占人類排放總量的近3分之1,持續的氣候危機在相當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釋放一氧化二氮的化學肥料,農場擴張導致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森林砍伐,以及糞便管理、燃燒、使用燃料等所產生的排放。

史坦梅茲從引人注目的空中有利位置,用鏡頭捕捉到工廠、養殖、家庭農場、食品儲藏室和龐大農業經營的美麗、獨創性和嚴酷現實,他展現小麥、稻米、蔬菜、水果等主食如何進入國內和國際餐桌,滿足「人類最深切的需求、最大的樂趣和最緊迫的挑戰」。

地球表面40%變農田

自從大約1萬1000年前開始栽種植物以來,人類已將40%的地球表面變成農田。到2050年,全球人口預計將達到 97億,加上發展中國家生活水準不斷快速提高,預計人們不得不將全球糧食供應增加60%。《養活地球》計畫希望研究世界如何在不開墾更多自然土地的情況下,應對迅速擴大養活人類的挑戰。

「我們大多數人只在超市接觸過食物,卻不了解生產方式」,史坦梅茲表示:「在許多情況下,食品業竭盡全力阻止我們了解食品的生產過程,獲得這些資訊對於我們如何對飲食做出個人決定至關重要,這些決定累積起來會對環境產生巨大影響,這項目旨在展示我們的食物如何生產,以便我們能夠做出更明智的決定。」

西班牙蘭薩羅特島上一個家族,在蒙大拿迪亞馬火山坡上採摘葡萄。圖/取自IG@geosteinmetz

2025-01-09

相關新聞
上一則 回列表




活動首頁 相挺來呷飯 相挺請呷飯 預約復蔬餐 會員查詢 餐廳申請加入 店家管理中心 聯絡我們
美食報導
蔬食地圖

使用社群方式登入

請填寫以下資料成為會員

會員註冊

更新驗證碼

註冊 已有帳號,登入會員

使用社群方式註冊

蔬食地圖

餐廳會員登入

更新驗證碼

登入 忘記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