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地球日將在4月22日舉行,今年的主題是「地球日」。圖/取自EARTHDAY.ORG
【記者林奕榮綜合外電報導】每年4月22日舉行的世界地球日(Earth Day)活動,旨在提高公眾對環境保護的意識;這項活動今年邁入第55屆,迄今已擴及全球192個國家,吸引逾10億人參與。2025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地球力」(Our Power, Our Planet),希望加速能源轉型,讓太陽能、風力、地熱能、水能、潮汐能、沼氣等再生能源的總發電量在2030年提升為目前的三倍。
地球日起源
世界地球日起源自1969年1月,加州外海的原油外洩事件,導致大量海鳥、海豚和海獅等生物喪生,長達56公里海灘受汙染,引發全球對環境問題的關注。關注環保議題地美國參議員尼爾森組織校園活動,並在1970年4月22日舉辦第一屆世界地球日,超過2000萬人參與。隨後,該組織每年4月22日都舉行世界地球日,活動主題涵蓋環境永續、石油外洩、野生動物滅絕等。
2025年主題
每年的世界地球日都會擬定核心議題,包括是2021年的「修復地球」、2022年與2023年「投資我們的星球」,2024年的「多一塑不如少一塑」。地球日組織宣布,今年的主題是「地球力」,呼籲凝聚公眾力量,推動政府與企業加速再生能源轉型,創造永續未來。
地球日組織呼籲加速再生能源轉型。圖/新華社
地球日組織(EARTHDAY.ORG)指出,提升再生能源發電量的行動至關緊要,因為化石燃料產業長期主導全球能源市場,已導致汙染與健康風險持續惡化。
儘管再生能源的技術與解決方案不斷升級,但推動環境變革仍須靠個人的影響力,包括參與社區倡議、在選舉中支持環保政策,到永續生活方式。團結一致的集體發聲,則可有效促使政府和企業正視責任,加速太陽能、風能和水力發電等再生能源的發展與轉型。
地球日組織表示,地球日是環境教育和公民參與的重要催化劑,提供了一個全球平台,提高人們對氣候危機的認識、倡導氣候正義,並推動企業和政府承擔責任。許多地方組織利用地球日來吸引學校參與、組織清潔活動、提高氣候素養並引入新立法。地球日組織也宣布,每年有超過10億人參與相關活動,從植樹到要求更強力的氣候政策等。
提升再生能源發電量刻不容緩。圖/美聯社
未來之路
許多人認為,如果地球日想要在氣候行動的關鍵十年中繼續保持現實意義,它就必須回歸其行動主義的根源,推動結構性變革。包括能源、交通、農業和環境公平等領域。
地球日組織主席羅傑斯(Kathleen Rogers)表示,今年的主題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步,「我們必須明確表示,我們有能力引發全球清潔能源革命。」
隨著氣候危機加劇,海平面上升、極端高溫和創紀錄災難事件日益頻繁,有待各界積極行動;地球日組織表示:「環保意識必須與環保行動搭配,地球日不僅僅是個舉辦活動的日子,更是一場運動。」
氣候危機加劇,極端氣候和災難事件日益頻繁。圖/美聯社
#世界地球日, #Earth Day, #Our Power, # Our Planet,
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