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提醒素食者,如果外食喜歡吃油炸物,身體會容易發炎,建議適量補充堅果種子類,並遵循健康餐盤比例,四分之一為五穀飯或原型澱粉。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提供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每年11月1日是「世界純素日(World Vegan Day)」,宗旨是推廣純素食,以及完全停止食用含動物原料的食品與產品。而在蔬食風潮席捲之下,國內吃素人口大幅成長,已從少數、異類,逐漸成為更多人的「日常」。根據2023年最新統計,全台灣共有14%人口(約320萬)吃素,比例高居全世界第三。
《人間福報》自2005年起秉持著「素食、環保、愛地球」精神,持續舉辦素食博覽會/素食展,結合「產、官、學、教」,推廣環保蔬食,帶動蔬食產業生態發展;2022年11月1日「世界純素日」更正式推出「蔬福生活App」,期能造福更多蔬食者。
所謂「純素主義(Veganism)」,每位純素者(Vegan)的標準可能不太一樣,不過基本原則是:不食用有動物成分的食物,不使用有動物成分、做動物實驗的產品,反對任何剝削動物權益的行為及理念,在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盡量不對動物造成傷害。
圖/Pexels
素食者與純素者之別
素食者(Vegetarian)與純素者(Vegan)都不吃肉,差別在於素食者可能會吃蛋、奶、蜂蜜,沒有規範是否使用動物相關產品。而純素者除了不吃肉,也不吃蛋、奶、蜂蜜,盡量不使用動物相關產品。
依據衛福部「包裝食品宣稱為素食之標示規定」,目前國內的食品標示中素食產品標示可分為「全素或純素」、「蛋素」、「奶素」、「奶蛋素」及「植物五辛素」5類,選購相關食品記得看過標籤,才不會誤觸飲食地雷。
Vegan又稱「維根」,vegan屬於植物性飲食,可以吃五辛,但國內「純素者」不吃五辛。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安診所營養師范睿珉表示,所謂「五辛素」包括蔥、蒜、韭、蕎(「薤」即小根蒜,歸於蕎類)、洋蔥(別稱興渠)。
她指出,五辛相比其它蔬菜,含有更多的硫化物、類黃酮、槲皮素等,具有優秀的抗氧化能力,能保護心血管,維持免疫力,在素食料理上可以增添不同風味。此外,儘管「蛋奶素」因有更多食材上的選擇,被認為是較為健康的一種素食方式,但仍應尊重每位素食者對於自身茹素方式的選擇。
圖/Pexels
素食者更要吃好油
范睿珉營養師說,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從健檢客戶資料中發現其蔬果普遍攝取不足,自2009年推廣蔬食已15年,而聯安成立的「聯安健康廚房」也致力於推廣蔬食餐飲,關懷生命、護持大地。主廚更是經常與營養師、醫師互相交流、學習,接收各式各樣的專業知識,希望將健康飲食帶給大家。
范睿珉營養師指出,素食者普遍遭遇的飲食問題,首先是「蛋白質攝取不足」,至少每日要攝取「自己的體重÷7」的蛋白質份數,如體重56公斤者,應吃足8份蛋白質。若有特殊疾病者,則應諮詢專業營養師給予個別化蛋白質攝取建議;其次是「蔬果選擇單一」,可食用不同顏色的蔬菜水果,每餐至少兩種以上的蔬菜,提供多元的植化素,像是番茄可以提供茄紅素,紅蘿蔔可以提供胡蘿蔔素。上班族工作繁忙、無暇自煮,仍可選擇自助餐與外送平台。
圖/Pexels
再來,素食者如果外食喜歡吃油炸物,身體會容易發炎,建議適量補充堅果種子類,也能多選用含omega-9的橄欖油、酪梨油或含omega-3的亞麻仁油等好油。
除了兼顧三大營養素的均衡飲食,也要把握兩大原則,一是多天然、少加工(少食品添加物)、注意烹調方式(少油炸);二是遵循健康餐盤比例,二分之一裝蔬菜,四分之一為五穀飯或原型澱粉(如地瓜、南瓜),另外四分之一是蛋白質類食物,可選擇豆乾、豆腐、豆漿、毛豆等,必要時補充植物性高蛋白粉。另外,要特別提醒,純素食者最易缺乏營養素B12,與神經系統健康有關,建議適時進行補充。
國內響應環保素、健康素者,也許已經跟宗教素者不相上下,如果能參考上述營養師提示的幾項選擇重點,即便吃純素,也能兼顧營養與健康。
2024-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