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無肉市集,吸引民眾參與、帶動蔬食風潮。圖/人間社記者李生鳳
【記者羅智華綜合報導】蔬食主義這幾年蔚為全球飲食趨勢,早已超越宗教範疇,逐漸演變成現代人追求環保、尊重動物生命權的選擇,這股方興未艾的國際蔬食風潮,也令人不禁好奇當初是如何崛起?事實上,早在1970年代,北美素食者協會就已發起世界蔬食日,來自印度的傳道會也曾提倡國際無肉日,吸引數十萬人熱烈響應。
就連英國知名搖滾樂團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尼,本身亦是一位蔬食主義者,他還帶頭高呼蔬食理念,無形中帶動西方崇尚蔬食文化潮流。而台灣也從2009年起推行「周一無肉日」,號召行政機關與各級校園紛紛響應;而在佛光山登場的「無肉市集」,亦同樣吸引眾多民眾參與、掀起蔬食浪潮。
在海內外素食廚藝賽屢獲金牌、佛光山佛光大學健康與創意蔬食產業學系副教授施建瑋表示,根據「World of Statistics」統計指出,目前蔬食人口比例排名前十的國家包括印度、墨西哥、台灣、以色列、澳大利亞、阿根廷、芬蘭、瑞典、奧地利、丹麥。其中,台灣蔬食人口逾300萬人,不只名列前茅,更開設超過6000家蔬食餐廳,多元選擇讓美國CNN曾將台灣評為「全球10大蔬食友善城市」。
施建瑋談到,多吃蔬食不僅有益健康,更能降低碳排、減少環境負擔,隨著近年來低碳飲食與每周一日無肉日等觀念普及,愈來愈多民眾願意為了永續與環保茹素,加上坊間餐廳的推波助瀾,更讓蔬食文化在世界各地遍地開花。
施建瑋表示,佛光大長期深耕食農教育、推動蔬食文化。圖/施建瑋提供
曾帶領學童舉辦「小小廚師營」的施建瑋表示,像是佛光大學就長期深耕食農教育,不只教導孩子製作蔬食糕點,也在仁愛之家等地義煮與大眾結緣,展現蔬食料理多元創意與美味。
本身由葷轉素、曾任寬心園餐廳主廚的他,也觀察到蔬食餐飲市場這幾年有大眾化與年輕化趨勢,除家庭聚餐,不少企業尾牙也會選擇果然匯、養心茶樓等餐廳;消費客群不只有重視營養均衡的銀髮族,青壯世代也漸成為消費主力,尤其環保意識抬頭後,更讓許多人覺得吃蔬食不只能顧健康,還能愛地球,透過蔬食餐廳的多樣化風格,正好滿足各類族群飲食需求,自然也帶動蔬食產業蓬勃發展。
202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