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身體隱性缺水,可能已對代謝器官、免疫力造成傷害,且水分攝取不足,更可能帶來心血管疾病及腦中風風險。圖/Unsplash
【本報台北訊】夏日炎炎讓人又熱又渴,醫師提醒,一天當中最重要的身體能量來源就是水分,千萬不要等到口乾舌燥再喝水,若身體隱性缺水,可能已對代謝器官、免疫力造成傷害,且水分攝取不足,更可能帶來心血管疾病及腦中風風險。
三軍總醫院腎臟科兼任主治醫師洪永祥在臉書表示,當人體喪失10%水分時,就會開始感到不適;若喪失20%至25%時,就會對生命帶來危險;他再舉研究結果指出,人類在常溫下,最多只能忍受3天完全不喝水。
他提醒,夏天身體容易缺水,不只是因為戶外活動讓水分快速流失,室內開冷氣更會讓水分無感流失。
當身體缺水時,體內滲透壓會開始上升,此時就會出現「濃縮尿液減少尿液流失、增加口渴感覺來增加喝水量」2大現象,保護全身器官不會因缺水受到傷害。
隱性缺水特徵
洪永祥指出,當人體逐漸習慣缺水釋放的警訊,「此時你已經變成了一個隱性缺水人,腎臟功能與全身各個器官,包括心、肝、脾、肺、腎等代謝及免疫功能,都慢慢地衰退」。
他列出6大特徵,包括尿液偏黃泡泡多、口腔黏膜乾燥、代謝變差(血糖血壓血脂肪尿酸偏高)、失眠頭痛、注意力無法集中、工作效率低、白天有很強的睡意、食慾不振、消化不良、便祕、全身無力、肌肉痛及腿抽筋。
他呼籲,千萬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要隨時補充水分,也可將一天水量先裝好,分成8至10次慢慢喝,一天排尿頻率不可少於6次,正常尿色為淡黃色,「假如排尿次數太少,或尿色濃於烏龍茶色,表示喝水不夠」。
圖/FREEPIK
喝水量不足恐致多重疾病
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醫療副主任柳朋馳表示,喝水量不足會導致尿量減少,增加泌尿道感染及便祕風險。
當體內水分不足,身體循環也會受到傷害,如大腦血液灌流量不足,可能導致頭暈、血壓下降、急性腎損傷;如血管已有增厚情形,血管通暢度不佳,一旦水分不足,可能引發心腦血管問題,甚至中風。
柳朋馳提醒,尤其老人和小孩對於口渴感知度較低,且身體保水能力較差,容易出現輕度脫水;一般民眾則建議少量多次喝水,避免一次大量喝水造成腸胃負擔,對身體反而有害無益。
資料來源:喝水不夠,疾病來湊!你是「隱性缺水人」嗎?醫揭6大特徵:超傷身
圖/Unsplash
2025-06-03